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大明辽国公 > 第456章 朱允炆的春天

第456章 朱允炆的春天(1/2)

    东宫之中,有一婢女侍于吕氏身后,观之不若他婢之谦卑。

    吕氏谓婢女曰:“月儿,汝冒险来应天,实乃过于大胆矣。”

    “若万一为锦衣卫所察,届时欲去,恐非易事。”

    此为吕氏所呼之婢女月儿者,乃今白莲教圣女韩月也。

    其来应天,旨在助吕氏夺得东宫大权。太子朱标、太子妃常氏与皇太孙朱雄英,皆为白莲教之目标。

    白莲教无正面行刺此辈之能,然施些小手段,徐徐谋之,却也可行。

    韩月应吕氏道:“表姑,此事无需忧虑,我等已备得周全。”

    吕氏久遭冷落,其本为才女,又出身吕氏嫡女,如今却被弃于宫中,心内多有不服。

    吕氏闻之,神色稍缓,却仍面露忧色,轻声问韩月道:“月儿,既如此,且与我细细说来,汝等究竟是何计划?如今局势复杂,切不可有丝毫差池。”

    韩月微微欠身,低声道:“表姑,我等谋划,欲对太子妃常氏与朱雄英下毒。如今太子府中耳目众多,然我已买通一膳房婢子,届时于其所食之物中悄然投毒。此婢子伶俐可靠,定能办妥此事。一旦得手,东宫局势必将大乱,我等便有机可乘,为表姑谋取大权铺就前路。”

    吕氏闻罢,不禁一惊,道:“此计太过草率!”

    韩月忙解释道:“表姑勿忧,并非即刻毒死,乃是用慢性毒药。如此经年累月,于不知不觉间,便可成其事。”

    韩月并未提及针对朱标之谋算,心忧吕氏难以承受此等事,故而隐而未言。

    吕氏皱眉,面露难色道:“月儿,虽说慢性毒药看似可行,然如今太子妃身边护卫众多,且行事谨慎,欲近身投毒,谈何容易。府中之人,对膳食等事查验甚严,稍有差池,便会败露,这下毒之事,实是艰难非常。”

    韩月微微一笑,神色笃定道:“表姑,常言道,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我既敢来应天,又岂会无万全之策。

    那膳房婢子,已与我联系多日,她深知府中规矩,知晓何处戒备稍松,何处可寻机会。

    且那慢性毒药无色无味,混入寻常膳食之中,极难察觉。”

    吕氏仍有疑虑,叹道:“即便如此,此事风险依旧不小,若一旦被发现,我等皆无活路。”

    韩月握住吕氏之手,恳切道:“表姑,如今之势,若不奋力一搏,恐永无出头之日。我等步步为营,小心行事,必能成功。

    待太子妃与朱雄英身体渐弱,府中人心惶惶,表姑便可出面安抚,展现贤良之态,进而掌握东宫诸事,大权也便唾手可得。”

    吕氏沉思良久,缓缓点头道:“罢了,事已至此,也只能信你一回。但切记,一切行事,务必小心谨慎,万不可出丝毫差错。”

    韩月应道:“表姑放心,我定当全力以赴,不负所托。”

    言罢,二人又低声商议起诸多细节。

    朱允炆乍见韩月,心下便生欢喜之意。

    彼时,他尚不知韩月与吕氏之关联,只道其乃吕氏身旁一贴身婢女。

    见韩月举止间自有一番韵致,朱允炆目光便多有留意,暗自思忖此婢颇具风姿。

    朱允炆旋即往吕氏处,见了母妃,恭敬行礼后,面露恳切之色,道:“母妃,儿臣方才见您身旁那婢女韩月,伶俐乖巧,儿臣甚是喜爱,恳请母妃将韩月赏赐与儿臣。”

    吕氏闻听,不禁眉头紧皱,暗自思忖:我这儿子怎就对韩月动了这般心思?且不提韩月心中之意向,单说允炆与韩月乃是表亲,此事若成,恐遭人非议。

    况且韩月身为白莲教圣女,身负教中重任,又怎会轻易答应此等事体。吕氏心下忧虑,深知此事棘手非常。

    吕氏一脸严肃,厉声道:“允炆,《论语》有云‘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’。你身为皇家子弟,当以圣贤教诲为准则,怎可为一婢女,如此孟浪?儿女之情,亦需合于礼义,不可肆意而为。切不可因一时喜好,乱了分寸,失了体统!”

    朱允炆满心疑惑,实不晓母妃缘何如此,暗自嘀咕:不过区区一婢女,何至于搬出圣贤之言,这般上纲上线?心下虽有不解,却也不敢多言。

    吕氏瞧出朱允炆心有不满,语气稍缓,和声道:“允炆,母妃并非有意苛责于你。你身份尊贵,一言一行皆关乎皇家颜面。

    这婢女之事虽小,却不可随意为之。

    日后母妃自会为你寻得良配,那才与你身份相符。

    莫要为此事心生怨怼,且将心思多放在学业与家国大事上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闻此,虽心内仍存几分不甘,却也只得应道:“儿臣知晓了。”

    遂恭敬行礼,告退离去。

    太子妃寝宫内,一侍女趋近太子妃常氏,附耳悄声言语。

    太子妃常氏微微颔首,示意那侍女退下。

    自韩月入得东宫,朱允炆每至夜里,常思念不已,竟窝于被中哆嗦。

    韩月亦从吕氏处,知悉当下朝堂局势,其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