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穿越北宋: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> 第354章 丘陵台地与耐旱豆种

第354章 丘陵台地与耐旱豆种(2/2)

风沙” 等特性,字迹在火光中微微晃动,却一笔一划格外清晰。她让人将收集的豆种分成两份,一份用硫磺和草木灰混合保存,另一份装进陶罐,埋在背阴的石缝里,做个简易的 “种子库”,留待日后验证其保存能力。

    深夜的丘陵格外安静,只有风吹过石缝的 “呜呜” 声,像是大地在低语。宝儿趴在营地边观察野豇豆的夜间状态,发现它们的叶片会微微闭合,减少水分蒸发,根须则在黑暗中继续生长,缓慢地向更深的石缝延伸,仿佛在为应对明天的干旱做准备。这种日夜交替的生存策略,让它们在贫瘠的环境中得以延续,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。

    黎明时分,收集的豆种已装满两个陶罐。船员们用灰岩碎片将罐口密封,再裹上厚厚的麻布,小心翼翼地搬上船。老舵手则在最高的一块岩石上做了个标记,将一束带着豆荚的植株系在石缝里,随风飘动的豆荚像个小小的风向标,标记着这片藏着耐旱豆种的丘陵。

    船队离开时,朝阳正从丘陵的缝隙中升起,将岩壁染成金色。回望那些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豇豆,它们仿佛在向船队挥手告别,又像是在坚守着这片贫瘠的土地,等待着下一次被发现。船员们的脸上虽带着疲惫,却难掩收获的喜悦 —— 他们不仅找到了珍贵的耐旱豆种,更在海图上又添了一笔宝贵的记录。

    船帆再次鼓满风,带着新的发现和满舱的希望,继续朝着下一片未知的海域驶去。甲板上,装着野豇豆的陶罐与耐盐禾种、耐涝粟种并排摆放,三个朴素的容器里,装着的不仅是种子,更是穿越山海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期盼。宝儿望着远方的海平面,心中明白,这些从石缝中、盐碱地、湿地里寻来的种子,终将在合适的土地上生根发芽,为天下百姓带来丰收的希望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