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陆丞相等等我!开局血洗张弘范 > 第50章 第一次朝会

第50章 第一次朝会(1/2)

    七日后,琼州府,琼山县府衙

    时间仿佛刻意放慢了脚步,给予了这支残破的朝廷一丝喘息之机。

    经过七日的整顿,军心稍定,朝廷的临时班子也勉强搭建起来。

    尸骨未寒的崖山海战依旧让所有人心有余悸,刚发生的琼州海战让人兴奋而疲惫,但求生的本能和背负的责任却让这些逃亡者重新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琼山县府衙大堂门前,几队士兵整齐列队,衣甲虽旧,精神却饱满。

    他们时不时抬头望向阴云密布的天空,仿佛在担心上天连这片暂时的栖身之地也要夺去。

    府衙大堂,古朴而宽敞,此刻却被一种沉重到几乎凝固的气氛所笼罩。

    从窗外透进的天光暗淡无力,照在地上都带着几分颓唐。

    “把那檀香再添些。”陆秀夫轻声吩咐身旁的小吏,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疲惫。

    小吏连忙应声而去。

   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,试图驱散那无形的压抑,却收效甚微。

    那香味仿佛也被沉重的氛围压得透不过气来,畏畏缩缩地游荡在堂内。

    陆秀夫站在厅中,抬头望着那承重的梁柱,心中百感交集。

    笨重的衣服勒得他颈子生疼,却又提醒着他肩头的重担。

    六根粗壮的红木柱子,如同沉默的巨人,支撑着高大的厅堂。

    陆秀夫不由暗自思忖,这些柱子能否再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?

    “张太傅和岳少保可曾到了?”他转身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大人,已在大厅等候。”

    陆秀夫点点头,目光扫过厅内。

    这座衙门与临安的皇宫相比,简直如蚁穴对比天宫,却是如今大宋朝廷仅有的栖身之所。

    命运弄人,世事难料,真是可笑至极。

    大堂左右两侧,文武百官依品阶分列。

    有的人衣冠不整,腰带歪斜,有的人神色焦虑,眼神游移。他们中有人受伤,伤口尚未痊愈。

    放眼望去,不足百人,稀稀拉拉,与昔日临安皇城中成百上千官员朝会的盛况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
    站在最前排的,是几位在崖山之战和琼州海战中侥幸逃脱的老臣。

    然而,就是这不足百人,却已是如今风雨飘摇的大宋朝廷,仅存的全部骨血。

    “真是可悲啊...”陆秀夫暗自叹息,随即又强压下这丝软弱。

    他现在是丞相,是这残破朝廷的顶梁柱,容不得半点颓废。

    他们中的许多人,衣衫带着长途奔波的风尘,脸上刻满了战火留下的疲惫和深深的忧虑,但那深陷的眼眶里,却无一例外地闪烁着某种执拗而坚定的光芒。

    那是国破家亡之际,不甘屈服的最后倔强。

    “老天爷,你太狠心了...”这位满脸皱纹的老臣低声呢喃,转瞬间又恢复了平静。

    他拉了拉衣襟,抖落了上面的灰尘,仿佛要把自己收拾得体面些。

    陆秀夫身着崭新却略显不合身的正式朝服,站在堂中央。

    朝服是当地官府紧急赶制的,布料粗糙,针脚也不够细腻,但已是当下能找到的最好衣物。

    他觉得自己像个滑稽的小丑,却不得不装出一副稳重的样子。

    许多官员不自觉地看向他,眼中带着期待、恐惧、怀疑、希冀各种复杂的情感。

    他们在等待一个信号,等待一个方向,等待一个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奇迹。

    陆秀夫心头一紧。这担子太重了,重得令人窒息。

    但他能退缩吗?不能。他只能咬牙前行。

    他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僚,将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。

    他看到了忠诚,看到了迷茫,看到了绝望,也看到了一丝希望的火苗在挣扎。

    “各位大人,请整理衣冠,陛下即将驾到。”他轻声提醒道,声音却在寂静的大堂中回荡。

    众人闻言,纷纷挺直腰杆,抚平衣襟,露出肃穆的神情。

    无论处境多么艰难,朝廷礼仪不能废。

    他清了清嗓子,用尽全身力气,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而有力:

    “肃静!”

    两个字,如同惊雷,瞬间压下了堂内隐约可闻的低语和衣料摩擦声。

    厅堂内顿时死一般沉寂。

    “少帝驾到!”陆秀夫再次高声宣布。

    刹那间,大堂内鸦雀无声,落针可闻。

    所有官员,无论文武,无论老少,齐刷刷地整理衣冠,然后恭敬地跪倒在地,动作整齐划一。

    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声在大堂内回荡:

    “臣等参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    声音中充满了敬畏,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悲怆。

    这一跪,跪的不仅是眼前年幼的皇帝,更是那摇摇欲坠的大宋社稷。

    八岁的少帝赵昺,跟在杨太后后面,在杨亮节和俞如珪一左一右的陪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