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92章 肥甘厚味惹的湿热病,老郎中辨证除根有妙招

第392章 肥甘厚味惹的湿热病,老郎中辨证除根有妙招(3/3)

,才能帮街坊们解决病痛。”

    阳光透过窗户,照在《脾胃论》的书页上,“人以脾胃为根本”那行字,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。岐仁堂里的药香,混着巷子里的生活气息,飘得很远很远——这江南小镇的清晨,因为这份医者仁心,格外温暖。

    又过了半个月,李阿姨带着邻居赵阿姨来就诊,赵阿姨也是因为吃太多油腻的东西,脸发红、头昏,岐大夫还是按照“先通下、再清经络”的思路,给她开了调胃承气汤加味,再用升麻加黄连汤调理,没过多久,赵阿姨的病也好了。

    后来,街坊们都知道岐仁堂能治“红脸病”,遇到类似的情况都来咨询。岐大夫也不藏私,每次都耐心讲解饮食的重要性,还把《黄帝内经》里“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”的话写在纸条上,送给来就诊的人。

    有一次,镇上的小学请岐大夫去讲健康课,岐大夫就给孩子们讲“为什么不能总吃零食”,用简单的话解释“脾胃湿热”:“就像你们的小书包,要是装太多东西,就会背不动;脾胃装太多肉和糖,也会‘背不动’,就会生病。”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回家还跟爸妈说“不能吃太多糖,会让脾胃累”。

    王主任也成了岐仁堂的“义务宣传员”,遇到街坊说头昏脸红,就跟他们说:“去岐仁堂看看,岐大夫能治,还能教你咋吃饭!”

    岐仁堂的药香,就这样伴着街坊们的健康,在江南小镇的巷子里,一年又一年地飘着。岐大夫常说:“当中医,不只是治病,更是教人们怎么好好生活。老祖宗的智慧,得传下去,更得用在生活里,这样才不算白学。”

    而那本《脾胃论》,依旧放在岐大夫的柜台后,书页上的批注越来越多,每一条批注,都藏着一个街坊的故事,藏着一份医者的用心。

    hai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