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开局即亡国,什么?我是慕容冲 > 第216章 诗文甲等

第216章 诗文甲等(1/2)

    苻洛已有了几分醉意,本就对苻坚封赏不满的他在慕容冲与徐绍的刺激下愤然离席,前往苻坚所在铜雀台谋求开府仪同三司。

    结果可想而知,苻坚不允,苻洛由此心怀怨恨,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导火索。

    “主上,长安消息窦滔已经动身在路上了,苏道贤也于今日出发。不过长安至邺城地跨千里最快也要十日方达。陈留到此倒是要快些不过也要数日。”

    如今文会已经接近尾声,这几日间等诗评一放榜,苻坚还会再度大宴宾客,至此邺城之旅算是要结束了。

    暮秋时节,楼外梧桐叶落满青石板路,楼内却暖香袭人,丝竹声透过雕花窗棂,在暮色里织成一张柔靡的网。

    明月楼:

    “新裂齐纨素,鲜洁如霜雪。裁为合欢扇,团团似明月。

    歌姬悦耳的声音传来,唱的正是昔日班婕妤的《怨歌行》

    “凤皇,你可算来了!” 谢琰熟门熟路地拨开珠帘,指着临窗的一张紫檀木桌,“我早遣人占了座,今日新来的歌姬唱《怨歌行》,那嗓子简直能勾魂!”

    “刚刚应付了苻洛,来的晚些。”

    慕容冲环视四周,除了东晋使团中人外还有不少北方世家子弟。

    那些显赫隋唐的五姓七望(七姓十家)实际上在这一时期远没有后来兴旺。

    这些家族大多是在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后将中原汉族高门崔、卢、李、郑四姓地位进一步抬高。

    虽然汉代以来这些家族名士辈出,但是在如今多年战乱胡人贵族执政,这些世家子弟多担任朝廷中下层官吏,甚至于甚少入世为官。

    天下郑氏出荥阳,荥阳郑氏在汉代以来有任职大司农、御史中丞等官的世家子弟。

    郑浑,曹魏将作大匠。郑泰,东汉扬州刺史。

    到了北魏时期,郑羲是北魏中书令,郑羲子郑道昭为兖州刺史,号称北方书圣。郑羲兄弟六人都为北魏重臣。郑俨官至中书令等十多职,名震天下。

    到了唐朝出身荥阳郑氏的宰相达到了十二人。

    如今北方的世家大族相如赵郡李氏等在朝廷力量相对薄弱。而随着前燕起家的世家大族却依旧影响关东,比如渤海封氏。

    这些世家大族子弟大多随遇而安,后赵灭亡继续当前燕的官,前燕灭亡继续当前秦的官,后燕来了当后燕的官,北魏来了投降北魏。

    像如北齐神武帝高欢祖上高泰,出身渤海高氏。初仕前燕。前燕灭亡后经王猛推荐入仕前秦。后来后燕建立,有人劝他投降慕容垂,高泰说:吾以避祸耳。去一君,事一君,吾所不为也。

    实际上就是忠臣不事二主,后来的后来高泰任后燕吏部尚书。

    慕容冲和这帮世家子弟宴会明月楼不乏拉拢之意,其实没什么用,对于这些世家来说谁来了当谁的官,基层治理还需要靠他们,魏晋时期地方坞堡势力强大,不靠这些坞主和世家,政权就难以稳固。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不日,铜雀台外已经张贴起榜单。

    诗文评定按照甲乙丙丁等级排列。

    铜雀台外的白玉照壁前,早已围得水泄不通。三十六名羽林郎手持长戟维持秩序,烛火将榜单上的朱笔字迹照得透亮。慕容冲随着谢琰挤到前排时,正听见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。

    诗文评定的规矩将诗文分为甲乙丙丁四等,当然了只选甲等和乙等诗文于榜单,甲等共十首。

    慕容冲的《邺城文会赋》、《秋日宴铜雀台序》、《夜歌白纻》聚在甲等。

    《邺城文会赋》居于榜首。

    榜文顶端的朱批如凤舞龙蛇,正是苻坚亲书的 “风骨夺魂,当为天下冠”。紧随其后的评语里,其他人的 “胸襟直追曹刘” 与 “合建安气象” 并排而列,竟无半分抵牾。

    慕容冲看着甲等榜单,苏若兰的那首回文也上榜了,毕竟能将回文诗写得如此精妙的也只有她了。

    几日不见也不知她如何了,慕容冲还在遐想间周围人对着上榜的诗文已经议论纷纷,有人在叹息自己为什么在乙等,有人则是有些不服气。

    不过慕容冲的《邺城文会赋》很有可能是在政治上强势一筹,不要以为一个简单的文学评定就能和政治脱离关系。

    苻坚喜的是慕容冲的那句胡汉一家,千载同俦。

    对于王献之来说慕容冲代表的是东晋,代表的是他们晋国的脸面。至于释道安他想着弘扬佛法,佛教作为西来教派与胡入中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    习凿齿却长叹一声:“罢了罢了,‘阳春召我以烟景,大块假我以文章’,此等境界,吾等江左文人纵有千般才思,终是少了北地这份雄浑气象。”

    王献之负手立于榜前,目光在慕容冲的赋文评语上停留良久,忽然轻笑出声。谢琰凑上前去,见他神色平静,不由奇道:“长史不恼?”

    “恼从何来?” 王献之指尖指着榜文上的评语,眼中充满了赞赏,“凤皇此赋,以汉文写胡志,融南北于一炉,确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