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太子之位,可是关乎着大唐未来的国运啊!李世民自然不敢有丝毫马虎。他左思右想,反复斟酌,最终还是决定将性格温和的李治推上太子之位。
而此时的武媚娘,年仅十四岁,却已入宫多时。她就像一只潜伏在深宫中的小豹子,虽然年纪尚小,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,仿佛能洞悉这宫中的一切。她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,小心翼翼地探索着这个充满机遇与危险的世界。
这长安城的红墙绿瓦之下,一场新的风云际会,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展开。谁也不知道,这个看似柔弱的武媚娘,将会在这风起云涌的宫廷斗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。
一、太子李治的隐秘心事:深宫里的青涩情愫
贞观末年,岁月如梭,李世民的身体状况逐渐走下坡路,时常卧病在床。作为太子的李治,肩负着照顾父亲的重任,每日都会前往病床前侍奉,尽自己的孝道。
在这个过程中,李治与负责照料皇帝起居的武才人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。那时的李治,年纪尚轻,不过二十出头,性格温柔腼腆,宛如春日里的微风,和煦而宜人。而武媚娘,虽然只是一个才人,但她的眉眼间却透露出一种英气,令人难以忽视。
有一天,李治在侍奉父亲时,不慎打翻了药碗,滚烫的药汁溅洒一地。他顿时慌了神,手忙脚乱地想要收拾残局,却越忙越乱。就在这时,武媚娘快步走来,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,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。
武媚娘取来一块抹布,轻轻擦拭着地上的药渍,同时柔声安慰道:“太子殿下莫急,这点小事交给我便好。”李治闻言,脸上的红晕愈发明显,他结结巴巴地回应道:“有劳武才人,是我太不小心了。”
两人的目光在不经意间交汇,那一刻,时间似乎都凝固了。李治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如雷,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一般。而武媚娘的眼眸,宛如深潭,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,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治愈发觉得自己对武媚娘的感情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,难以遏制。每一次与她相处,他都能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,但同时也被宫廷的规矩和礼仪所束缚,让他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终于,在一个寂静的夜晚,当四下无人时,李治鼓起了生平最大的勇气,走到了武媚娘的面前。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,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。
李治深吸一口气,凝视着武媚娘,轻声说道:“武才人,自从与你相识以来,我心中充满了欢喜。然而,这宫廷的规矩却如同一座高墙,将我们分隔开来……”他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,透露出内心的不安和无奈。
武媚娘静静地站在那里,低垂着眼帘,似乎在沉思着什么。她的美丽在月光下更显得如梦似幻,让人不禁为之倾倒。过了一会儿,她缓缓抬起头,目光与李治交汇,然后用一种略带羞涩的语气说道:“殿下,妾身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宫人,怎敢有非分之想呢?妾身只愿能尽心侍奉殿下,以报殿下的知遇之恩。”
这番话,表面上看是武媚娘的婉拒,但实际上却在李治的心中种下了更深的牵挂。他听出了武媚娘话中的深意,知道她并非对自己毫无感觉,只是因为宫廷的束缚而不敢表露真心。这让李治对她的感情愈发深厚,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突破这道高墙的决心。
而此时此刻,病榻之上的李世民,面色苍白如纸,身体虚弱不堪。他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儿子李治和武才人之间,那若有若无的情愫,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安。
李世民深吸一口气,强打起精神,唤来长孙无忌。长孙无忌匆匆赶来,见李世民如此模样,心中不禁一紧,赶忙上前请安。
李世民微微抬手,示意长孙无忌靠近一些,然后用虚弱的声音说道:“无忌啊,治儿这孩子,性子太软了些。朕担心他日后难以驾驭那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啊。”
长孙无忌连忙宽慰道:“陛下,太子殿下仁厚善良,此乃难得的品质。况且,他自幼聪慧,又有陛下悉心教导,定能成为一代明君。”
李世民微微摇头,叹息道:“话虽如此,可朕还是放心不下。还有那武才人,朕总觉得她不简单啊。”
长孙无忌心中一动,他自然明白李世民所指何事。然而,他还是故作镇定地说:“陛下,武才人不过是个小小宫人,能有多大能耐?陛下不必为此忧心。”
李世民沉默片刻,终究还是无力地挥了挥手,道:“罢了,罢了,朕如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。”说罢,他缓缓闭上了双眼,似乎想要稍作歇息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二、武媚娘的感业寺岁月:蛰伏中的绝地反击
公元 649 年,一代雄主李世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