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封疆悍卒 > 第358章,年关

第358章,年关(1/2)

    “慢点走,雪深,别摔着。”

    林川把围巾接过来,绕着她的脖子缠了两圈,把半张脸都护在柔软的羊毛里。

    “芸娘今日吃了多少?”

    秦砚秋被围巾裹得只剩双眼睛,笑道:“喝了两碗粥,还吃了块枣泥糕,方才我进去时,正捧着本书学认字呢。”

    “她爱学,你就多教教她。”

    林川又叮嘱了句,下意识用自己的手裹住她的手背,暖着。

    秦砚秋的耳尖悄悄红了,轻声道:“将军总说我拘着规矩,其实……”她顿了顿,声音轻了些,“其实这样挺好的。”

    林川听得笑了,故意逗她:“哦?那以后出门,咱们都手拉手?让谷里的人都看看,二夫人不守女诫,只守将军的规矩?”

    秦砚秋被他说得脸更红,却没反驳,只是往他身边靠了靠。

    院子里的雪还在落,把整个山谷都盖得白茫茫的。

    两人慢慢往外走。

    欢声笑语渐渐传了过来。

    广场上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,一眼望不到头。

    辅兵们提前扫出了一片空地,年货堆满了小半个广场。

    告示区早就挂着泛黄的布告,写着“腊月廿八凭积分领年货”,下面还画了简单的图示:劳工凭积分领肉、杂粮、布料,辅兵战兵按职级领年终赏银。

    两人刚走到广场边缘,原本闹哄哄的队伍突然静了一瞬。

    “是……是林大人!”

    “大人来啦!”

    “林大人!”

    “还有二夫人呢!”

    人群响起嗡嗡的声音,后排的人纷纷踮着脚往前看。

    有个牵着孩子的妇人,下意识把孩子往怀里紧了紧,手都在抖。

    她是冬天刚从南方逃来的流民,一路上见惯了官吏的冷脸,哪见过像林川这样的大人物。

    林川刚要开口说“不用拘礼”,队伍前头有个老汉抱着刚领的肉和蓝布,跪在了雪地里。

    “林大人!俺……俺给您磕头了!要不是您,俺爷孙俩今年冬天早饿死了!”

    这一声喊像个引子,劳工、妇人跟着“哗啦啦”跪了一片。

    广场上瞬间跪满了人。

    有个年轻劳工抱着个袋子,红着眼圈喊道:“大人,小的活了二十多年,就没见过过年还发肉的,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!”

    还有个妇人抱着孩子,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:“俺男人死在战乱里,俺带着娃逃到这儿,原想着能活一天是一天,没想到您还给俺们发年货……俺娃终于能吃上肉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都起来都起来!”林川喊道,“大家能好好过年,是靠自己的力气挣来的,不是我给的。”

    可没人敢起,还是胡大勇跑过来,粗着嗓子喊:“大人让你们起来就起来!都跪着干啥?”

    谷民们这才抹着泪,慢慢地站起身来。

    此情此景,林川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若按后世的标准,他不过是个握着资源的管理者。

    往重里说,甚至能被归为“吸血的地主”“压榨剩余价值的资本家”。

    可只有他自己清楚,他不过是把本该被层层克扣的粮留了下来,把本该被私吞的钱分了一部分出去,做的不过是让大家能吃饱饭的小事。

    从前在历史书里读“苛政猛于虎”,却不知其真意。

    直到穿越过来大半年,才慢慢摸清了现实的残酷……

    农民种一亩地,要给地主交七成租子。

    剩下的三成里,还得挤出钱来交官府的“人头税”“田亩税”“盐铁税”……

    遇上灾年颗粒无收,只能借高利贷。

    而高昂的利滚利,只要借了就没有还上的可能,最后只能卖儿卖女抵账。

    多少人家忙忙碌碌一整年,别说像现在这样领肉、领布,就连掺了沙子的杂粮都未必能管够,除夕夜里喝碗稀粥,就算是过年了。

    如今在铁林谷,不过是按积分发点年货,让大家过年能吃上肉,竟换来了这样掏心掏肺的感激。

    只能说,不是他做得多好,是从前的日子太苦,苦到哪怕只有一点甜,就足以让人记一辈子。

    风卷着雪沫子落在脸上,林川轻轻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他不是什么救世主。

    只是不忍看见有人在寒冬里冻饿而死,在战乱里颠沛流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晌午的时候,雪小了些。

    阳光从云缝里透出来,照在雪上,亮得晃眼。

    广场上的年货已经领了过半。

    谷民们扛着肉、抱着布料,往家里走。

    路上遇到认不认识的,都笑着打招呼。

    “吃了吗?”

    “还没呢,刚领年货。”

    “你领了多少肉?”

    “俺领了两斤,还换了块布!”

    “今年能好好过个年了!”

    坊市上,写对联、卖年货、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