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在一个叫“黑风口”的山坳里,住着一个姓林的老人,大家都叫他林伯。林伯是个孤寡老人,无儿无女,靠着在山口开一间小小的茶棚为生。他的茶棚很简陋,几张破桌,几条板凳,卖的也是最粗的茶水。但无论刮风下雨,他的茶棚里,总亮着一盏油灯。
这盏油灯,是林伯的宝贝。它看起来平平无奇,就是一个粗陶的灯座,一个盛满灯油的灯碗,和一根不知是什么植物搓成的灯芯。但这盏灯有个神奇之处:它从不需要添加灯油,也永远不会熄灭。更奇的是,当灯芯燃烧时,爆出的灯花不会像寻常灯火那样噼啪一声就化为灰烬,而是会化作一个个米粒大小、闪烁着温暖光芒的小精灵,悠悠地飘起来。
林伯管这些小精灵叫“灯花子”。
这些灯花子,就是林伯茶棚真正的价值所在。
黑风口是连接山里山外的必经之路,但山路崎岖,岔口又多,白天走都费劲,更别说晚上。常有赶路的商人、探亲的游子,因为天黑被困在山里,最后不是失足坠崖,就是成了野兽的腹中餐。
林伯的茶棚,就是这些夜行人的救命稻草。每当夜幕降临,林伯就会坐在茶棚门口,望着漆黑的山路。如果有迷路的人举着火把、或者焦急地呼喊,林伯就会对着他那盏神灯,轻声说一句:去吧,孩子,给那位客人照照路。”
话音刚落,灯碗里就会噗”地一下,爆开一朵特别亮的灯花。这朵灯花飘飘悠悠地飞出茶棚,化作一只萤火虫般的灯花子,飞到那夜行人的面前,为他引路。
这灯花子虽然小,光却异常明亮,能照亮脚下三尺见方的路。它飞得不快不慢,始终在夜行人前方三尺远的地方,遇到岔路会停顿一下,遇到陡坡会上下盘旋提醒。最神奇的是,野兽和邪祟似乎都极为畏惧这光,只要灯花子在,方圆十步之内,连一声虫鸣都听不到,安全得不得了。
夜行人跟着灯花子,总能安然无恙地走出黑风口,来到林伯的茶棚。这时候,灯花子会围着夜行人快乐地飞舞几圈,然后光芒一闪,化作点点光屑,彻底消失。它完成了使命,只能存在一夜。
来的人无不感激涕零,他们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银答谢林伯,但林伯总是摆摆手,只收一文茶钱。他会递上一碗热茶,说:谢我做什么,要谢就谢这盏灯吧。救你命的,是它。”
日子久了,林伯和他的“神灯”名声大噪。黑风口夜路险恶,但林伯茶棚有灯引路的说法,传遍了四邻八乡。无数人因为这盏灯而保住了性命。林伯的生活依旧清贫,但他心里却比谁都富足。每天晚上,看着一朵朵灯花化作光精灵飞向黑暗,去拯救那些素不相识的人,他就觉得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意义。
然而,灯花子并非无穷无尽。林伯发现,这盏灯的灯芯,燃烧得极慢,但每催生出一个灯花子,灯芯就会肉眼可见地变短一分。他不知道这灯芯何时会燃尽,他只知道,每救一个人,这盏灯的寿命就减少一点。
有一天,山里下起了百年不遇的暴雨,引发了大水,冲毁了唯一的出山官道。一支由几十个商人组成的马队,被困在了山里。他们带着贵重的货物,如果绕远路,不但要多走半个月,还可能遭遇土匪。唯一的希望,就是冒险走黑风口那条最短、也最危险的近路。
可是,暴雨之夜,伸手不见五指,走黑风口无异于送死。
马队的领头人,是个姓钱的富商。他听说了林伯神灯的传说,带着全部人马,顶着暴雨来到了林伯的茶棚。
“老伯,救命啊!”钱富商扑通一声跪在泥水里,老泪纵横,我们有几十号人,还有满车的货物,求您发发善心,用您的神灯给我们照照路吧!”
林伯看着门外瓢泼的大雨和黑得像墨汁一样的山路,又看了看灯碗里那已经不长的灯芯,心里犯了难。一个灯花子,只能照亮一个人的路。这么多人,这么长的队伍,至少需要几十个灯花子才能把他们都安全带出去。
他低头看着自己的神灯,这盏灯陪伴了他大半辈子,是他唯一的慰藉和伙伴。一旦灯芯燃尽,灯就会熄灭,他这间茶棚,也将永远失去光明。
可门外,是几十条活生生的人命。
林伯沉默了很久,屋外是马队焦急的哭喊和风雨的咆哮。最终,他长长地叹了口气,眼神变得无比坚定。他捧起油灯,走到门口,对着漆黑的山路,用尽全身力气,大声喊道:
孩子们,去吧!把他们都安全带出去!”
话音落下的瞬间,奇迹发生了。
那盏一直温顺的油灯,灯碗里的油水剧烈地翻滚起来,灯芯轰”地一声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!紧接着,噼噼啪啪”一阵爆响,几十朵、上百朵灯花同时从灯芯上绽放出来!它们像一群被惊醒的蝴蝶,化作成百上千只灯花子,汇成一条璀璨的光河,呼啸着冲进了漆黑的雨幕之中!
林伯看着那几乎被抽空的灯芯,身体晃了晃,脸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