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大明:七岁熊孩子,老朱求我登基 > 第三百七十一章 记忆中的那个人

第三百七十一章 记忆中的那个人(1/2)

    三天后,耿炳文带五万大军在城外校场集合。

    校场上旗子很多,盔甲亮得晃眼,士兵们拿着火器,队伍站得整齐。

    朱雄英亲自来送行,他走到耿炳文面前。

    递过一块令牌:“这是西疆总兵官的令牌,拿着它能调动西域所有驻军。

    我在京城等你的好消息,盼着你早点让西疆百姓过上安稳日子。”

    耿炳文双手接过令牌,单膝跪地:“臣一定不辜负殿下的期望!”

    起身时,他看见校场旁边的铁路已经铺到城外,几辆装粮草的马车正慢慢过来。

    心里更有底,有殿下的远见,有铁路帮忙,这次守西疆肯定能成。

    大军出发时,百姓们自己站在路边,手里拿着馒头、水袋,往士兵手里塞。

    一个老太太拉着一个士兵的手说:“将士们,你们要好好的,守住咱们大明的地盘!”

    士兵眼眶发红,用力点头:“大娘放心,我们肯定不辜负百姓的托付!”

    朱雄英站在城楼上,看着大军浩浩荡荡往西走,直到看不见。

    身边的太监小声说:“殿下,风大,该回宫了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摇头,看着西边说:“西疆安定了,大明才能真的安稳。等耿将军传来好消息,我再去见皇爷爷,让他老人家也高兴。”

    这时皇宫深处,朱元璋正坐在廊下晒太阳,手里拿着本《孙子兵法》。

    听说朱雄英拒绝庆功宴、代行祭祀,还安排好了西疆布防,他放下书大笑:“好!好!雄英这孩子比我当年还懂百姓心思,还顾全大局!

    有他在,大明的江山肯定能传百代千代!”

    身边的宫女见皇上高兴,也跟着笑了。

    几天后,到了南郊祭天的日子。

    朱雄英穿衮冕,一步步走上祭天台。

    台下百官站得整齐,礼乐声很悠扬。

    他拿着玉圭,对着天大声读祭文:“孙儿朱雄英,用牛、羊、猪、清酒和各种祭品,禀告皇天后土……

    大明现在灭了金帐、蒙兀儿两国,开拓了千里疆土,不是要随便打仗,是为了让百姓安稳……

    希望天地保佑大明,保佑万民,年年丰收,边疆没事……”

    祭文读完,朱雄英把祭品一一献上,行三拜九叩礼。

    阳光洒在他身上,衮冕上的十二章纹亮得晃眼,台下百官看着这一幕,都觉得这位皇孙肯定是大明未来的好皇帝。

    一切结束后,朱雄英这才带着文武百官返回皇宫。

    并且在大殿之中宣布:“西域都护府正式成立!

    即日起,但凡胆敢窥觑西域的,皆是大明的敌人!

    无论他是谁,都将面对大明无尽的怒火,本皇孙更是会将它毫不留情地斩杀!”

    听到这样的话语后,群臣纷纷跪倒在地,高呼道:“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    “皇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几日内,整个西域都护府的班子也开始动身前往西域了。

    至于班子成员,除了几位老成持重的官员外,大多数都是朝廷新式科举走出来的人。

    只因为这些年轻人的思想没有被传统观念给禁锢住。

    心思跳脱,勇于冒险,拥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。

    而西域作为大明境内最新的一块版图,正是需要这些人前去将之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
    老成持重的官员前往支持大局,掌控方向。

    至于这些刚刚步入朝堂的年轻官员们,便可以尽情在那里施展自己的才华。

    西域之地,看似距离大明很是遥远,但是随着铁路的修建,现在百姓们出行,再也不用一走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情况发生。

    从皇城乘坐火车出发,抵达西域的时间,也仅仅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已。

    听起来半个月的时间很长,但与曾经相比,这个时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

    那些前往西域之地任职的官员们,对皇孙殿下的安排,根本就没有半点的抵触之心。

    况且,他们这些外派出去的官员,每年都拥有额外半个月的假期,可以回家探亲。

    当然,这半个月的时间,不是使用在路上,而是官员进入自己家门那一刻起,开始计算。

    皇孙殿下将这样的待遇提出来后,大家反而觉得西域之地,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遥远了。

    当朝廷的官员逐渐抵达西域后,西域都护府的运转也逐渐稳定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大明境内,无处不在的锦衣卫,也将暗中谋划的蒙古余孽一一清除。

    整个西域之地也在稳定的发展,日渐繁华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皇城,

    朱雄英早早制定好的出征计划,也逐渐在大明境内上演。

    海战远不比陆战,一旦将士们登船出海后,那便是一直在孤军奋战。

    好在大明拥有战舰的存在,同时,也为将士们配备了世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