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同僚们的敬酒,自然是来者不拒。
并未坚持太久的时间,便已经被灌的昏头转向。
此次出征的大将军蓝玉和燕王朱棣,更是成为被群臣重点照顾的对象。
尤其是向来不喜与朝臣打交道的蓝玉,之前更是经历了淮西勋贵的变故后。
即便是性格有所收敛,但依旧摆出一副生人勿进的姿态。
这就导致了,除了有限的几位好友过来敬酒外,其余的大臣们皆来到燕王朱棣的面前敬酒。
如此环境下,燕王朱棣自然也不会扫了大家的兴致,频频举杯豪饮。
片刻过后,脸颊上便以浮现出些许的醉意。
这才借着酒劲,提着酒杯来到朱雄英的面前。
神色亢奋道:“大侄儿,四叔真的没有想到,大明在你的手中,竟然会有此等变化!”
“国运昌盛,繁荣富强,四叔不及也!”
此言一出,那些头脑还保持清醒的大臣们,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,将自己的耳朵竖了起来。
只因为今日的宴会是庆功宴,所以才没有那么多的规矩,无需注意君臣之礼。
所以燕王朱棣此时才敢以叔侄相称。
听到这样的话语后,朱雄英笑道:“四叔谬赞了!”
“皇爷爷年事已高,更是为了大明付出了无数的心血。”
“所以侄儿一直在帮皇爷爷排忧解难,只为了能够让皇爷爷轻松一点。”
“好好的看一看吾大明的大好河山,好好的享受一下太平盛世!”
对于这样的话语,朱棣没有半分的怀疑。
而是笃定的点头道:“是啊!父皇为了天下黎明百姓,付出了太多的心血!”
随即又笑道:“四叔这么多年,从未真心佩服过谁,你小子算一个!”
朱雄英自然清楚朱棣表达的是什么意思。
即便是之前或多或少表现出对那个位置的渴望。
但经过这些事情后,他相信自己的这个四叔一定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
尤其是历史上的朱棣,从始至终就没有想过要造、反。
哪怕是后来做上了那个位置,却也一直在履行一个皇帝该有的职责。
不然的话,也不会被后世尊为太宗皇帝。
至于那些装疯卖傻的糗事,也仅仅是为了活命,不得已使用出来的手段而已。
哪怕是身具这些污点,却依旧难以掩盖他的才能。
只见朱雄英继续开口道:“四叔,不管怎么说,这大明是咱老朱家的天下,侄儿需要四叔的扶持!”
朱棣闻言,顿时哈哈大笑起来。
急忙拍着胸脯道:“这是必须的,大侄儿,无论有任何事情需要四叔去做,只管开口,剩下的交给四叔就好!”
大明能够拥有如此出色的接班人,朱棣由衷的感到开心。
以往他们兄弟这些人,一直都被大哥稳稳的压在下边。
说实话,朱棣的心中没有半点的怨言。
凭借大哥的能力,完全有资格做在那个位置上。
只是不曾想,父皇居然会做出这样的选择,如同过家家一般,将大明交到大侄儿的手中。
之前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,自己还在心中暗自怪罪父皇,年纪大了,实在是太糊涂了。
更加没有想到,自己这个侄儿,刚刚接掌朝事,便开始设立税务院和监察院,更是违背了父皇的命令,重开海禁。
这种种事情,哪一件都是直接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。
可想而知这些事情执行起来时会遇到怎样的阻力,甚至一个不好,会让大明陷入万劫不复。
就在自己暗自着急,做好准备随时再次为大明征战的准备时。
一道道处理结果的消息传递回来,与自己预料中的结果,简直是天差地别。
在自己眼中,这些棘手的问题,竟然都被自己的大侄儿完美的化解了。
并且还是那种不留隐患,从根源将之瓦解,也就是彻底解决了东瀛倭寇之祸(海盗)。
现在重新看大侄儿走出的每一步,都有着长远的打算,远远超出自己所能看到的范围。
自己也不得不承认,自己的这个大侄儿,绝对是大明未来最佳的接承认。
大侄儿的本事,不但超越了自己的大哥,就连大明的开国皇帝,自己的父皇与之相比,也略显逊色。
其实朱雄英对自己这个四叔,还是有那么一丝好感的。
虽说之前有那么一丢丢的不愉快,却也是因为朱棣在担忧大明的未来,所以才导致出那样的结果。
也只有朱允炆那样的蠢货,才能够将朱棣逼迫到那个地步。
一手好牌打的稀碎,明明可以为朝廷增添一员大将,替自己征战四方,反而被逼迫到走投无路,不得不拔刀相向。
如此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