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大明:七岁熊孩子,老朱求我登基 > 第二百六十章 流民

第二百六十章 流民(1/2)

    杨思义能够说出这样的话,非但没有让朱雄英有生气的感觉,反而咧嘴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更加能够证明,这个杨思义真的是一心为大明着想,为朝廷做事。

    指望所有银子都从国库中出的话,必定会出现些许的纰漏。

    这绝对是不争的事实。

    倘若变通一下,那么皇家银行的好处,便可以完美的体现出来。

    如今的皇家银行,可以说遍布整个大明境内。

    但凡是有城池的地方,都会有大明皇家银行的存在。

    而这一次工程所需要的银子,完全可以直接在各地的皇家银行中先行调拨。

    然后户部拨发的银子到位后,在将这些空缺填补上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便不会对工期造成丝毫的影响。

    朱雄英笑道:“杨大人,本皇孙会给你提供一份详细的清单,上面会记录修建铁路所需之物!”

    “然后你再将上面的东西全部用银子换算出来相应的数目。”

    “根据各地远近情况,最终由户部拨发对应的银两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路途遥远,运输不方便的地方,也可以直接将银子存入到皇家银行之中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携带皇家银行的票据,前往当地的分行提取银子!”

    听到这样的话语后,杨思义的眼睛顿时亮了几分。

    对啊!

    自己怎么将皇家银行给忘记了?

    果真是年纪大了,头脑有些不好使了。

    如此便捷的方法,自己居然没想到。

    现如今的皇家银行,再也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。

    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那些分行,每天吞吐的白银数量,都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海商们为了安全,更加为了携带方便。

    所以都会将银子兑换成票据携带,然后前往异地提取。

    这种业务在皇家银行中,已经做的相当熟练了。

    至于杨思义,身为朝廷大员,基本上没有与皇家银行打过交道。

    所以对于皇家银行中的业务,也不是很熟悉。

    如今得到皇孙朱雄英的提点,这才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同时,也被皇孙殿下的手段给震惊了,显然当初在成立皇家银行的时候,皇孙殿下就已然是在布局。

    谁能够想象的到,一个类似钱庄的存在,竟然还有如此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日后的大明,再也无须因为携带大量的财富而苦恼了。

    就算行千万里路程,也仅仅是需要携带一张票据而已。

    无论在大明境内哪一座城池,凭借皇家银行的票据,都可以兑换处等量的白银。

    想的越多,越能证明自己啥也不是。

    杨思义自嘲的笑了笑,这才恭敬施礼道:“下官的本事,不及皇孙殿下之万一!”

    朱雄英摆手道:“杨大人过奖了,这些都是基本操作而已,没有什么大不了的!”

    闻言,杨思义顿时一口气没提上来,直接被噎住了,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不过想想也确实是这个样子。

    皇孙殿下的本事,根本就不是他们这些臣子们能够想象的。

    这么多项目也好,经历的事情也罢。

    一桩桩,一件件,哪一个不是超出自己的预料之外?

    他们这些做臣子,看待事情,永远都只是眼前那么小小的一嘎达。

    根本就不会拥有皇孙殿下那般远见。

    继续与皇孙殿下探讨,受伤、受打击的人,只能是自己。

    所以杨思义直接提出告辞的请求。

    并且承诺,一切都会按照皇孙殿下的命令进行,

    修建铁路不是小事,自己需要回去好好筹划一番,尽可能的将成本压缩下去。

    待杨思义离去后,朱雄英再次陷入沉思之中。

    凭借朝廷一己之力,很难将铁路修建完毕。

    所以征发民夫的事情,还需要慎重想想。

    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,百姓们不再被强行捆绑在土地上。

    除了那些拥有土地的百姓外,更多的百姓们,无须再缴纳人头税。

    从而导致不少百姓,纷纷背井离乡,另谋生路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一类的百姓们,却有一个不好的称呼“流民”。

    但与那种灾区走出来的“流民”不同,更加是两个概念。

    他们不是乱世之中颠沛流离的人,而是因为没有土地,另谋生路的人。

    新制度没有推广之前,这些百姓们,根本就无法离开自己的家乡。

    只因为户籍管理制度的严苛,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户籍所在之地。

    现在因为一条鞭法的推广,户籍制度这种限制也被解除了,从头造就出“流民”。

   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些“流民”中,不乏消息灵通之流。

    纷纷前往沿海的那些城市,给那些海商们打工,赚银子养家。

  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