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大明:七岁熊孩子,老朱求我登基 > 第一百一十章 如今的君子六艺还有啥

第一百一十章 如今的君子六艺还有啥(1/2)

    片刻后这才夹带杀机道:“你口中的前宋,可是那个向金人称臣,又向辽人纳贡,最后被前元所灭;”

    “更是连西夏那个弹丸之地都拿不下来的大宋吗?”

    被陛下这般质问,官员的眼睛都直了,他着实没有料到,陛下竟然会对历史知晓的如此清楚。

    言语更是这般的犀利,没有给自己留下半点的余地。

    只是这些官员根本就不可能会想到,皇孙朱雄英昨日刻意用这个前宋来举例。

    因为前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,三百年,从不因言杀士大夫。

    只要不是犯罪,即便指着皇帝鼻子骂,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即便是犯下过错,顶多也就是流放而已。

    甚至有可能还会博取到美名,亦或者是名流千古。

    而大明是什么样子?

    从上至下,始终是他朱元璋一人的一言堂。

    无论是文官,又或者是武将,在陛下的面前,都要小心翼翼的。

    眼下这些文官提起大宋,绝非是因为大宋崇尚儒家的缘故,而是因为那样的大宋,可以让他们这些文臣为所欲为。

    见群臣不说话,朱元璋再次开口道:“朕是否可以理解为,尔等在说朕,是一个暴君?”

    刚刚还站在陛下面前慷慨激昂辩驳的官员,听到这句话后,双腿一软,直接跪倒在地面上。

    颤抖道:“陛下,臣,不是这个意思!”

    朱元璋懒得因为这样的小事对其问罪,挥手道:“想要朕效仿前宋,重用儒家之道,没有问题!但是……”

    说道这里,朱元璋突然停住了,目光再次扫向群臣。

    一众文臣们顿时又察觉到机会的到来,面露喜色,纷纷开口道:“请陛下明示!”

    朱元璋故作沉吟道:“修身齐家治天下,可不是说说而已,而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来的!”

    “既然尔等尊崇儒家,那朕就给你们一个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大明沿海城市,始终有倭寇横行,即便朕已经下令海禁,效果依旧差强人意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尔等将儒家之道发扬光大,感化那些未开化的倭寇,无需他们向朕朝拜,只要他们从此不再侵犯边关城池,不屠戮大明百姓,朕就效仿前宋,赋予你们特权!”

    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,既然自己现在拿海外的倭寇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那就你们这些儒家的学者上,若是连这样的小事都摆不平,那还扯什么里根楞。

    听到这种不切实际的言论,一众文臣是敢怒不敢言。

    他们是人,岂可与畜生相提并论?

    与那些倭寇讲道理,估摸着还没等自己开口呢,对方的钢刀就已经招呼到自己的头顶。

    见群臣不吭声,朱元璋压低声音道:“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!”

    “马放南山,刀枪入库,满嘴的仁义道德,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?”

    要不是此时的陛下脸色过于难看,这些文臣还真想高呼“万岁”,竟然连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都能够猜到。

    朱元璋继续道:“在朕看来,咱大明的敌人也是这样想的,当年的大宋也是这样做的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他们重用文臣,主动将自己的武功给废了!”

    “重文轻武,所以导致战场上,屡战屡败,将一手好牌打稀碎!”

    “远了不说,咱们就说说前些日子倭寇入侵之事,要不是皇孙亲自带人过去平定,你们说他们现在应该在哪里?”

    区区不到百人的倭寇,竟然打的数钱卫所兵抱头鼠窜,这是他大明的耻辱,即便不愿意提起,也不愿见文臣在自己面前放屁。

   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,好似一个巴掌,无情的抽打在众文官的脸颊上。

    正如陛下所言,平日之中,他们除了讲述一些大道理之外,便什么都不会了。

    只是他们心底认为,本朝的科举,乃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,决不可轻易动摇。

    即便是制度制定者,当今陛下朱元璋,也不能轻易废除此制度。

    因为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团体,实在是太大了,足以动摇整个国家的根本。

    伴随着陛下有理有据的反驳后,众文臣已经隐隐察觉到,事情已经开始脱离他们的掌控,甚至可以说,已经让他们有些招架不住了。

    同时,众人也发现陛下要改革科举的决心,不然的话,陛下绝不会在此事上,做那么多的功课。

    见一众文臣不吱声,但脸颊上依旧挂着不服之色,显然是没有胆量继续与陛下辩驳。

    朱元璋冷笑道:“朕是平民出身,没有读过多少圣贤书,却也知晓儒家不只是舞文弄墨、皓首穷经,更有君子六艺一说,就是不知诸位爱卿,学到几成?”

    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为六艺。

    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后,如今恐怕仅仅剩下礼、乐、书,三艺了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原本忿忿不平的文臣们,听到这个言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