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大明:七岁熊孩子,老朱求我登基 > 第一百零五章 这是为什么

第一百零五章 这是为什么(1/2)

    兵法自然无须多言,就是指如何带兵打仗。

   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,绝不是因为杨士奇的缘故。

    而是朱雄英一直认为,行军打仗,并非全都是武将的任务。

    士子尚武之风应该盛行。

    即便是朝廷的文官,在必要时,也可以投笔从戎。

    封侯定远,又该是何等的威风。

    即便是唐朝时,书生也是随身携带佩剑,遇到不公事,也愿拔刀相助,多行仗义之事。

    直到宋朝,赵氏黄、袍加身,开始推行杯酒释兵权。

    更是疯狂打压汉人的尚武之风。

    “东华门外唱出方是好男儿!”的谬论,也是由此而来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彻底将整个民族的尚武之风打压的点滴不剩。

    即便到了国家灭亡时,数十万人蹈海悲壮殉国,依旧不敢拿起武器反抗。

    说的直白一点,就是一群没有卵、蛋的窝囊废。

    大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,所以大明一定不会重蹈覆辙。

    朱雄英自己也绝对不能允许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再次发生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朱雄英便主动前往皇宫,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朱元璋听,希望皇爷爷能够支持自己的决定。

    翌日。

    早朝。

    百官上朝,例行朝拜之后。

    赫然发现,许久不见的皇孙朱雄英,居然会坐在陛下的身旁,这让不少大臣心中没来由一阵发寒。

    以往他们这些臣子从未将皇孙殿下当回事,但近期发生的一桩桩,一件件大事,哪一件少了皇孙的身影?

    见群臣没有上奏的意思,朱元璋这才笑吟吟的开口道:“大孙,既然他们不说,那就你来说说。”

    可以说朱元璋对朱雄英的宠溺,早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,只要是大孙想要的,必定会想法设法去满足。

    更加不用说他提出来的建议还有益于大明,朱元璋自然会举双手赞成。

    在朱元璋的授意下,朱雄英这才起身道:“此次,本皇孙派遣江南巡察使杨士奇推行新政时,在丈量土地的时候,发生了些许的不愉快,想必诸位大人也收到风声了吧!”

    站在大殿中的群臣,其中有几位身体微微颤抖起来,但很快又强自镇定下来。

    虽然担心殿下会秋后算账,但心中不免又浮现些许的侥幸。

    见群臣依旧摆出一副唯唯诺诺的姿态,并没有主动承认错误的打算。

    朱雄英只能再次开口道:“本皇孙更加清楚,你们这些大臣中,有不少人暗中与各地富豪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口,满堂皆惊,所有人都在暗自猜测,殿下这是打算拿谁开刀。

    更加不敢抬头与殿下对视,生怕被殿下注意到。

    却没有料到皇孙殿下居然话锋一转道:“这种事情,以前不稀奇,之后更加不会稀奇,你们也不要担心,本皇孙并不会因为这个,而向你们问罪!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群臣这才暗自松了口气,暗道虚惊一场。

    一口气还未舒缓出来,便再次听见皇孙殿下的话语。

    “只是江南之地传递回来的消息,让本皇孙颇为不解!”

    “谁能告诉本皇孙,朝廷的政令尚未颁布下去,便有人已经提前知晓,并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对策!”

    “更有甚者,居然胆敢对朝廷官员下杀手,更加胆大妄为,培养私兵,私造武器、装备,起兵造、反?”

    “这些事情让本皇孙想不通,到底是何人给他们的勇气?”

    贪污、敛财、不作为、欺压百姓的官员,朱雄英都能够理解。

    唯独这种墙头草,随风跑,两面三刀的家伙,最招人恨。

    就在人人自危,自我检讨时。

    朱雄英直接点名道:“李维安,你不妨站出来与本皇孙解释一番?”

    被点到名字的官员,双腿一软,直接瘫软在地面上。

    别看皇孙始终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姿态,但群臣的心中都清楚,皇孙殿下的手段,恐怕比陛下还要狠辣几分。

    而站在李维安身边的官员们,更是如同规避瘟神一般,纷纷退开,生怕牵连到自己。

    反映过来后,李维安急忙跪在地面上,哀求道:“求殿下饶命啊!下官一时糊涂,收了他们的好处,臣愿意将之交出来,求殿下开恩!”

    此人虽说只是吏部内的一名下属小官,奈何早早选择站队。

    只要等待陛下殡天,他们这些官员便可将朱允炆推上去,从而继续享受荣华。

    在目睹皇孙朱雄英展现出来的本领后,早已经成为惊弓之鸟。

    将他们这些人的美梦彻底敲击个粉碎。

    奈何陛下将皇孙朱雄英看的太重,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针对皇孙。

    只能做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,暗中使绊子,寻找那一丝翻盘的可能。

    所以此番江南推行新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