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吏部关试,评判身、言、书、判四项,一一合格者,才能授官。”
“当然,若急于为国效力,可参加吏部组织的,博学宏词,书判拔萃二科考试,通过者,即可授官。”
高楷感慨不已,这时候的科举,可以说过五关斩六将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和后世考公有的一拼。
究其原因,恐怕和教育资源极度稀缺、集中脱不了干系。
世家门阀,皇亲国戚,官宦人家,掌握了大部分上升通道,平民子弟难以出头,遑论穷苦人家,只能在地里刨食,挣扎在温饱线下。
想要改变,任重而道远。
思忖片刻,高楷沉声道:“事关科举,尔等皆要予以重视。”
“先让州、县建官学,举行发解试。”
“再过一年,再让举子们进京赶考。”
一头吃不成大胖子,先准备起来,再好好办一场科举,这可是笼络人心,稳固政权的利器。
“遵令!”群臣自无异议。
高楷忽然想起一事:“科举有哪些科目,考什么内容?”
萧宇:“前朝时,科举分为制科与常科。”
“制科由圣人下诏举行,临时出题,并无固定时日。”
“不过,制科难度颇高,每一次仅录取一到三人,甚至无一人通过,因此,早已取缔。”
“如今,以常科为主,有数十个类别。”
“其中,进士科、明经科,最为常见,明法科、明字科、明算科次之。”
“尤其是进士科,广受拥趸。其一考贴经,二考杂文,三考策问。”
“通过者,便是新科进士,名次前三者,为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