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家沟的二营和杀狼口的四营,也终于迎来了他们在这场大战中的第一次战斗。
只见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小鬼子,如潮水般向杀狼口 - 赵家峪 - 刘家沟一线发起了不间断的进攻。一时间,战场上炮声隆隆,炸弹爆炸的火光冲天而起,硝烟弥漫,刺鼻的味道呛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受限于地形,杀狼口和刘家沟一次只能展开一个大队的兵力作战,不过好在二营和四营凭借着有利地形,还能从容应对。
但在赵家峪,小鬼子投入了足足超过一个联队的兵力,这里的战场瞬间变得无比激烈,喊杀声、枪炮声交织在一起,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 ,每一寸土地都在反复争夺,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战士倒下,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。
……
前线指挥官山本大佐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内,眉头拧成死结,双眼死死盯着眼前摊开的作战地图,手中指挥棒敲击桌面,发出沉闷声响。
通讯兵脚步匆匆进来,报告前线进攻受阻的消息。山本大佐脸色愈发阴沉,猛地将指挥棒砸在桌子上,怒吼道:
“八嘎!一个小小的独立团,怎么会如此棘手!”
天空中,数架日本军机发出尖锐呼啸,在杀狼口、赵家峪和刘家沟的上空来回盘旋。
飞行员戴着防风护目镜,眼睛紧紧盯着下方那片被浓浓的狼烟所笼罩的大地,试图在这混沌中捕捉到一丝敌人的踪迹。
他们不断调整飞行角度,机身倾斜,机翼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。
——在飞机刚刚出现,还没有抵达战场,独立团的战士们就按照小七的部署早早点燃了无数的狼烟!
“可恶,什么都看不清!”一名飞行员忍不住咒骂。
无奈之下,他们只能凭借大致方位,按下投弹按钮。
炸弹呼啸落下,在地面上炸出一个个巨大的弹坑,泥土、石块被高高抛起,形成一团团黑色的烟雾。
然而,这些炸弹大多落入无人之处,对隐藏在防御工事内的独立团战士们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。
地面上,一队队日军士兵沿着蜿蜒的山道,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,呈散兵线向着山口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。
“冲啊!杀光这些支那军!”小队长挥舞着手中的指挥刀,声嘶力竭地喊道。
“突突突……”重机枪向着山口疯狂的扫射。
“哒哒哒……”伴行的歪把子也在倾吐着火力。
士兵们发出一阵呐喊,向着山口冲去。可刚一冲进山口,两侧突然喷射出密集的火舌。重机枪、炮弹交织成的火力网,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死亡之墙。
山坡上,漫山遍野的日军士兵密密麻麻地向上攀爬,他们如同潮水一般,一波接着一波。
此时,日军的山炮阵地开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,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,向着独立团的阵地飞去。
炮弹在山头上轰然炸开,掀起巨大的气浪和烟尘,泥土和石块飞溅,山头和山的正面被炸得千疮百孔。
还有不少的炮弹飞过了山头,在山的那面发出轰然的响声。
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,日军士兵们艰难地向前推进。
然而,每前进一步,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。
独立团的战士们居高临下,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,在日军士兵中间炸开。爆炸声此起彼伏,火光不断闪烁,炸飞的日军士兵肢体残片四处飞溅。
……
独立团的主防御战壕并未按常理挖在山顶之上,而是巧妙地设置在了距离山顶棱线50米的反斜面上。
在山顶棱线那儿,仅有寥寥几个观察手坚守岗位。除了掷弹兵偶尔前出,整个山顶棱线竟看不到一个战士。
反斜面的战壕被挖掘得极为狭窄,两名战士若是相对经过,只能侧着身子,小心翼翼地错身。
并且,这战壕前面高后面低。就算鬼子把手雷扔了过来,手雷也只能沿着高高的前面 “嗖” 地一下飞过去,最后在战壕后方轰然炸开,对战壕内的战士几乎造不成实质性的伤害,极大程度保障了战士们的安全。
战壕的下方,别有洞天,存在着无数的坑道。坑道里面存放了大量的物资,足够独立团支撑一段不短的时间。
每个坑道空间宽敞,至少能够容纳一个连的战士在里面吃饭、休息。
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坑道最里面的隐蔽处,还与地道相连!
这就如同给独立团的战士们打造了一条隐秘的退路和补给通道,进可攻、退可守,大大增强了防御的灵活性。
全团的重机枪都被精心布设在山口两侧的反斜面上。这样的位置优势明显,小鬼子直射的压制火力根本打不着。而小鬼子打过来的炮弹,要么在正面的山坡上炸响;要么就越过战士们的头顶,在山沟里轰然炸开,对反斜面战壕里的战士威胁极小。
不但如此,在小七的精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