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双穿亮剑:小七八千玩得欢 > 第12章 小七的第一次危机

第12章 小七的第一次危机(2/3)

真以为小七就这么消停了?

    呵呵,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!

    咱小七是玩腻了小打小闹,这一次,她准备玩个大的!

    究竟有多大?

    大到足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,足以闪瞎所有人的眼睛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独立团所负责的这片辖区里,有个深入腹地的关键所在——廿里亭据点 ,它的存在就像一颗扎进肉里的刺,让整个晋西北根据地十分头疼。

    ——这里必须得先把据点跟炮楼的区别讲清楚,因为在不少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,二者常被混为一谈,好像它们没什么不同,实则大相径庭。

    先说炮楼,一般情况下,炮楼都是单独矗立着,顶多在边上修建一两个半埋在地下的碉堡。虽说也存在多个炮楼的情况,但实属罕见。

    炮楼这东西相对容易攻克。驻守炮楼的兵力,多的时候也就一个鬼子分队,十几号鬼子;少的时候,只有三五个,甚至有些炮楼压根没有鬼子,全是伪军。

    就说李大本事打的小鲍庄据点,严格来讲,那根本就算不上据点,顶多算是个有伪军驻守的炮楼。

    而据点可就大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它至少得有三个以上的炮楼,碉堡得连成一片,还有护墙、壕沟、铁丝网和雷区。那护墙起码得是五砖墙,普通炮弹打上去,也就只能留下个浅浅的印记。

    大家还记得《亮剑》里楚云飞炮击山本特工队停在虎亭据点卡车的画面吧?

    画面中,密集停放的卡车被炮弹炸毁,作为背景的护墙——那哪是护墙,分明就是坚固的城墙!

    这就是据点!

    据点的设计,十分讲究,它既能藏兵练兵,又能随时发起进攻或者进行防守。

    还是拿《亮剑》举例,李云龙举着望远镜,紧张又严肃地说道:“出来了,虎亭据点的鬼子出来了,还真不少,还有大卡车。”

    由此就能看出据点的重要性和它藏兵、出兵的作用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小七这次盯上的廿里亭据点,虽说比不上虎亭据点那般规模宏大,但在据点里也算是中等偏上的存在了。

    廿里亭,离最近的县城直线距离就有二十多里,不过山路蜿蜒曲折,实际距离得超过三十五里。

    这条经过廿里亭的山路,大致呈东西走向,道路的南北两侧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,形成了两山夹一沟的独特地形。

    可别小瞧了这“一沟”,它相当宽敞,最窄的地方也至少有三里宽,像廿里亭这种开阔地段,宽度更是在十里开外。

    据说很久以前,这里曾有一条河流,后来河道干涸,便逐渐发展成了东西交通的重要商路,河道也慢慢变成了如今的商道。

    廿里亭据点就修筑在这条山道的北侧。

    中间矗立着一座超级大的主炮楼,仅仅是内部直径就有十多米。

    主炮楼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,各自分布着一座规模也相当可观的副炮楼,每座炮楼下面还环绕着不少碉堡。

    据点的外围是五砖墙砌成的围墙,围墙上密密麻麻地开着射击孔,方便防守射击。

    围墙外,是错落分布、密密麻麻的碉堡群,这些碉堡相互呼应,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。

    在碉堡群的外侧,是一层铁丝网,能够阻挡敌人的直接冲击。

    铁丝网下面,则是深深的壕沟,让人难以跨越。

    而壕沟外面,也就是整个据点的最外层,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雷区,一旦踏入,非死即伤。

    如此严密的防守,简直是固若金汤,谁敢轻易攻打?

    不仅独立团对它望而却步,就连上级的将士们也对这个据点恨得咬牙切齿。上级曾多次下定决心,要召集五七个团的兵力,拔掉这颗眼中钉!

    可每次一估算可能遭受的巨大伤亡,最后都只能无奈放弃,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可现在,小七居然想着要攻打廿里亭据点,拔掉这颗让无数人头疼的钉子。哎呀呀,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让人好笑的事情吗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不管旁人觉得这事儿是多么好笑,小七却铁了心要拿下廿里亭据点。

    要知道,当初计划攻打廿里亭据点时,打算集结七个团的兵力,而小七竟打算只用三个连来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。

    这三个连分别是团直属炮兵连一排、警卫连一排、侦察连一排,外加一营一连、二营一连。

    可别小瞧了这些连排,它们可都是加强编制,表面上看是一个营的架构,实际上兵力比两个普通营还要稍多那么一点。

    穿越回现代后,李八千查阅了大量资料,惊喜地发现当下正是攻打廿里亭据点的绝佳时机。

    彼时,小日本与国军已经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大幕,这场会战预计会持续长达小半年之久。

    国军为了此次会战,集结了14个集团军、50个军,兵力接近100万,如此大规模的兵力部署,使得小日本不得不从各地疯狂抽调兵力,最终投入了140个大队,兵力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