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穿越明末,我率先举起义旗 > 第125章 大帅英明

第125章 大帅英明(1/2)

    城外临时搭建的刑台上,嬴庆手中抓着一沓田契,等待着百姓的剧烈反应。

    然而,让嬴庆没想到的是,台下的百姓,异常的平静,似乎对田地一点兴趣没有。

    嬴庆不由得琢磨起来,很快就联想到如今连年大旱的情况,拿到田地,也难以耕种。

    但也不对劲,毕竟能被地主富户们看中的田地,大部分都是靠近水源的良田。

    即便是如今干旱年间,但只要辛苦一些挑水灌溉,还是能够种出一些粮食来的,就是比寻常年间产量低些。

    所以,嬴庆觉得应该是其他问题,很可能是不想与义军扯上关系。

    嬴庆目光看向台下最前排的百姓,问道:“乡亲们,你们是在担心与义军沾上关系,导致被官府追究?”

    前排的百姓都是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那是什么原因?”嬴庆问道。

    那最先站出来揭露官衙役恶行的老汉站出来,开口说道:“恩人啊,你有所不知,这些田亩,我们是万万那不得。那些地主,都还有叔侄或远亲在外,若是回来知道是我们拿了田地,不仅要收回,还会让我们赔偿!”

    他略微停顿,继续说道:“以前就有这种事情,有几个地主被义匪杀了,将田契地契分给了佃户,可几年之后,那地主的远房亲戚回来,将佃户们告到官府,不仅将田地全部拿回,还几年的补上佃租,拿不出的,都被官府抓起去充当了徭役抵罪,一个活着回来的都没有!”

    嬴庆一愣,随即说道:“若有这种事情,我义军还可以出来惩奸除恶,你们放心耕种就是!”

    老汉摇了摇头,说道:“恩人,我们知道您是大好人,大善人,但是……但是官府容不得你们,就怕到时……到时……唉~!”

    他话没有说全,还长叹了一声,但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。

    嬴庆明白了,百姓们是担心义军被官兵剿灭,到时就一切都将回归原点。

    就算嬴庆又自信不会被官兵剿灭,但义军寨只是义军暂时的落脚地,一旦官兵动真格的,那义军是不可能待在义军寨等死的。

    到那时,义军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流贼一样,为了躲避官兵而到处流窜,他给黎熵讲的灭明之法,也是这般论述的。

    嬴庆点点头,笑着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我也不强求大家了!”

    他转头看向义军士兵,吩咐道:“来人,取桐油和火把来!”

    不多时,义军士兵便将火把取来。

    嬴庆让人将装着契书的箱子堆在一起,浇上桐油,然后他接过火把,直接扔在了箱子上,火焰很快吞噬了这些箱子。

    暂时分不了田地,拉拢百姓就要另寻办法。

    嬴庆想了想,开口说道:“如今灾年,各家各户都不好过,我义军将拿出一些钱粮来分给大家,城中百姓拿着户籍到县衙领取,城外的百姓按人头领。”

    说完,嬴庆便下了刑台,进入城中。

    他回到县衙,章腾、陈大等人,也正好将地主士绅等人的产业清理完毕,又带回了不少钱粮物资。

    嬴庆进入县衙正堂,立即召集副营总以上的军官议事。

    待人员到齐后,嬴庆开口说道:“我们缴获的铜钱很多,运输不便,拿出一些来,分给城中百姓,每户三贯,不论家中人口多少;城外的百姓,每人一贯钱和两升粮食,无论老幼。”

    白水县城内,共有七千多户百姓,每户三贯就是两万多贯。

    城外的饥民难民有一万多人,也就是要拿出一万多贯的铜钱,和两千多石的粮食。

    拿出三万多贯铜钱和两千多石的粮食分给百姓,这对义军在白水县的缴获来说,还是能够接受的。

    陈大开口说道:“大帅,铜钱多也就多运一趟的事,没有必要拿出这么多来分吧!”

    这么多钱粮,能多养活几百士兵呢!

    嬴庆看向正堂内的众人,从神情可以看出,大部分人都是与陈大一样的想法。

    他只好做出解释:“我知道诸位兄弟,是不想拼死缴获的钱财,就这么平白无故的拿出去,但我这样做,也是有说法的!”

    顿了顿,嬴庆离开座位,在正堂中走动起来:“我们将钱粮分给百姓,或许现在得不到多少回报,但等朝廷派的官员前来,在知道白水县的百姓手中有钱后,你们说官员会不会动歪心思?

    以大明官员的秉性,十有八九是要巧立名目捞钱的,我们给百姓的钱,又落到贪官污吏的手中,百姓就对官府进一步厌恶,更会想起我们义军的好。

    就算来了位正直的父母官,百姓手中的钱,也支撑不了多久,现在粮食的市价三两多银子一石,且还在涨价。

    无论那种情况,我们义军再来时,城外的饥民难民再度忍饥挨饿,是不是就会更加心向我们义军?

    城中百姓想着即便我们义军不再分钱粮,也不会伤害他们,是不是就有可能打开城门迎接?”

    他最后又补充一句:“至少不会顽抗吧!”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