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雨柱稍微辨识了一下方向,就沿着管道标识,向更深、更核心的区域快速移动。
通道尽头,一扇厚重的、标有“研发部-最高密级”字样的防爆气密门出现在眼前。
门侧是闪烁着红光的密码和Id卡双重验证面板。
何雨柱没有尝试破解这几乎不可能短时间突破的电子锁。
他的目标是门上方天花板一块不起眼的检修盖板——那是通风管道的入口。
他踩上旁边粗大的管道支架,用撬棍小心撬开盖板边缘的卡扣,无声地挪开盖板,露出仅容一人勉强钻过的管道口。
一股更浓的、混合着电子元件和化学溶剂的气味涌出。
通风管道狭窄而布满灰尘,他只能匍匐前进,根据管道的走向和下方透出的微弱光线判断位置。
爬行了大约二十米,下方传来清晰的交谈声和仪器运行的滴答声。
他停下,小心翼翼地挪开一块百叶式出风口格栅,透过缝隙向下望去。
这是一间巨大的模型室兼设计讨论空间,绝非寻常工厂车间。
房间中央是一个巨大的、覆盖着蓝色绒布的展示台,上面放置着一个比例缩小的、造型极其怪异的飞机模型。
它通体由深灰色复合材料构成,棱角分明,如同由无数个钻石切割面拼接而成,完全不同于任何现役战机的流畅外形。
模型周围散落着大量图纸、计算尺、三角板,墙壁上挂满了手绘的气流分析图、雷达反射截面(RCS)模拟热力图,那些扭曲的等高线和刺眼的峰值区域,无不指向一个核心概念:低可探测性。
F-117!虽然此时它还没有这个正式代号,但这独特的多面体构型,正是未来“夜鹰”的雏形!
地方没找错,何雨柱轻轻‘吁’出一口浊气,不然冒这么大风险就太不值当了!
此刻已是凌晨三点多,模型室内并非空无一人。
两名穿着工装、戴着厚厚眼镜的技术员正坐在角落的绘图桌旁,对着摊开的图纸低声争论着什么,旁边放着喝了一半的咖啡。
他们的神情专注而疲惫,显然是在进行夜班值守或赶工。
房间另一端,靠近一扇厚重防爆门的地方,一名身着保安制服、腰间佩枪的警卫坐在椅子上,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,对技术员的争论充耳不闻。
何雨柱轻轻移开通风口的百叶格栅,动作缓慢得如同慢放镜头,没有发出一丝金属摩擦声。
格栅被完全取下,收入空间。
他从狭窄的管道口滑出,落在房间顶部巨大的通风管道支架上,距离地面足有七八米高。
下方三人毫无察觉。
他观察着下方三人的位置:两名技术员背对着他,专注于图纸;警卫在斜对面,头低垂。
他需要同时解决三个目标,且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。
于是他手里出现了三把军刺,“噗!”
一声轻微的声音响起。
警卫的身体猛地向前一栽,头重重磕在面前的桌子上,发出“咚”的一声闷响,随即瘫软下去。
这声响惊动了角落的技术员!
其中一人疑惑地抬起头,推了推眼镜,下意识地朝警卫的方向望去:“嘿,汉克?你没事吧……”
话音未落!
“噗!噗!”
又是两声几乎重迭的轻响。
抬头的技术员脖子上插着一把军刺,身体向后仰倒,撞翻了椅子。
他旁边的那位甚至没来得及完全转头,太阳穴上就爆开一团血雾,整个人歪倒在绘图桌上,手中的铅笔滚落在地。
整个过程不到三秒。
房间内只剩下仪器低沉的嗡鸣和咖啡机保温灯发出的微弱红光。
何雨柱从支架上轻盈跃下,落地无声。
他迅速把三人的尸体收起,快步走向房间中央的展示台。
巨大的多面体模型在幽暗的光线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。
他快速扫过模型台周围散落的图纸,上面密密麻麻的公式、标注、雷达频率数据,都是核心机密。
他毫不犹豫,双手拂过,巨大的模型连同覆盖它的绒布、以及台面上所有散落的图纸、文件甚至写了公式的黑板都被完整地收入空间。
但这还不够!模型是验证,图纸是过程,他需要的是最终的、完整的、可复制的设计资料!
他的目光锁定了房间另一端,那扇厚重的、标有“资料档案室-绝密”字样的防爆门。
他从空间里的三具尸体上翻找了一下,找出了三个工牌,他先是拿技术员的卡试了一下,没想到“咔哒”一声门开了。
这让他一愣,随后他看看手里的工牌“设计主管”,不由失笑,这运气有点好啊。
进入档案室,他直奔那些标有“F-X项目”(F-117早期内部代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