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农家子弟科举路:逆袭命运翰林郎 > 第233章 在路上二

第233章 在路上二(1/2)

    林泽阶心中有想法,在国子监认真读书就好,他没有先回答而是先虚心请教:“刘伯母请教小侄如何自处?”

    “你的名气在那里,进入国子监,肯定有人想鼓动你做领袖,让你出头,你得谨慎,内阁想限制皇家的权力,你会站到那一边?”刘夫人问道。

    “张径香先生站那一边?”林泽阶想知道,最尊重的师长会站哪一边

    “目前为止,他是站在皇室一方,你和他一道会被看成皇室的一方,你如果在国子监读书,朝堂有争端时不参与上书,跪午门会被排挤,清流会与你划清界限,你站哪一边关系到以后仕途。”

    “我和伯父伯母、张先生站同一边。”林泽阶问出心的疑惑:“伯母,小侄不明白,为什么不杀那些上书,跪在午门的秀才,读书人哪有清流?何来清流?就算内阁哪一个家族不是兼并田产?不是地方一霸?”

    “你说杀秀才?”刘夫人简直不敢相信,林泽阶开口就这么凶狠,还是她认识的林泽阶吗?

    刘财主同样脸上现出惊容插话:“杀国子监的读书人那不是出大事?他们家世不凡,朝中那些高官都辞职怎么办?要知道治天下少不了文人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让他们辞职永不叙用,还蹬鼻子上脸了,”林泽阶淡淡的说道:“这天下不想当官的人少,想当官两条腿的人多得很。”

    “那杀人读书人,不成桀纣吗?被史书骂成昏君吧!哪个皇上敢?”刘夫人惊讶的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“但纵容下去,读书人为博直名,会演得朝廷的政策推行不下,不杀他们只会结党营私,苦的是天下百姓。”林泽阶好像记得明末的东林党就是这样。

    最后小皇帝逃到南明,党争都还在继续。

    明朝中后期除了一个海瑞是真清流,所谓的清流都在贪,这些精致利己者把国家卖掉无所谓,苦不堪言只有老百姓。

    刘夫人警告,“这种话不能说,说了你要接受贾谊一样命运,被文官追杀,杀国子监读书人风险太大,万一天下大变怎么办?”

    林泽阶内心知道,如果有魄力掌握军方的皇帝,杀几批敢闹事的文臣和生员,朝廷才能走向正轨,不然结局国家都会被他们卖掉。

    宋明两朝后期读书人,演起爱国为国为民情真意切,卖起国家一点不心软,并且没有半点内疚。

    一直没有出声的陈秀枝脸带惊惶:“阶儿,读书人是天上的星宿降落到凡间的,你也一样,不可以说打打杀杀的话。”

    林泽阶隐藏内心的想法,毕竟不同时空历史说出来没人相信,如果自己能权倾朝野就去做,不然多说无益。

    大船一路沿江而下到杭州,从这进入京杭大运河,停船时刘夫人都会带林泽阶一家游览当地风景名胜,吃当地的名小吃。

    杭州城市没有后世大繁华,但是核心区依然房子鳞次栉比。

    苏杭鱼米之乡,养蚕纺织天下闻名。

    西湖去了,这时已是初成规模,只是沿岸人家侵占好多西湖土地,并没显得那么好看。

    刘财主每到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院子,不需要住驿站,每一地有人向他禀报事情,不愧是国公出身,产业遍布整个运河周边。

    他处理事情不让林泽阶旁听,林泽阶识趣跟着去游玩。

    林泽阶尽情陪伴着,父母姐姐们痛快的玩,他强闻博记,各地各种名人逸事,传说故事张口就来,是极合格导游。

    关键他会讲故事,各种传说讲得起伏不定,每到一处总能说得林鸿福和陈秀枝等人惊叹连连,感觉不虚此行。

    本来各地的景观大差不差,亭台楼阁,建筑材料非木即石,但是有林泽阶讲解那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有何名人在此,树有何不同,存在多少年,见证皇朝变化,各个建筑有何不同,是什么结构,一路娓娓道来,赋予平凡的景观不同的人文色彩。

    连来往不知多少回的刘夫人,刘财主等人都觉得以前自己只是赶路。

    刘盈语再一次体会人和人是不一样,就像这条走很多次的路途,以前每次经过休息时会来游览,以为只是很普通的景观,但经过林泽阶讲解,再看充满新奇。

    林泽阶对于沿途人文景观,可以通过书籍学到,进行各种故事性解说,但是对于美食没有办法知道,这时候书籍珍贵,读书人很少会花笔墨去记录美食,一般也就地方志才会记录。

    想知道美食还有途径,那就依靠熟悉本地的人,刘盈语一家每年往来对于各地美食如数家珍。

    总是带着林泽阶一家,吃到当地的名吃,互相互补,几千里的路程变为快乐的。

    陈秀枝和林鸿福夫妻觉得,一路大开眼界,看过长江滚滚东逝水,看过长河落日圆,看过纤夫们的身上套着绳索,喊着整齐的口号,拉船过水路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到了通州,燕赵慷慨悲和京城分界点。

    刘财主和刘夫人,换回普通的打扮,这里要进京了。

    陈家湾一众人的麻烦开始来了,说来简单其实也不复杂,不适应不习惯北方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