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魂穿林冲: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> 第380章 杨再兴张宪入燕京

第380章 杨再兴张宪入燕京(2/2)

续招兵买马,吸纳溃兵贼匪,集聚力量,继续与昭军死战。

    袁朗击败张叔夜,顺势取下江州,拿下南康军、兴国军,攻取饶州、洪州,向筠州进发。

    南边消息送到燕京,林冲吃惊不小,不想是遇到了张宪、杨再兴这两个岳家军的猛将,难怪关胜、袁朗马失前蹄,折了三员战将。

    这两个人,是难得的大将、猛将,若是收为己用,必定会成长为昭国下一代中流砥柱,与岳飞、韩世忠等人挑起昭国过渡期的大梁,为昭军二代将领做榜样。

    但是,二人毕竟斩杀了昭军将领,而且是原梁山军的元老功臣,如何在保下二人的前提下,再打消滕戡、马勥、庞万春、计稷报仇的执念,让大家化解仇恨,变为一家人,却是个难题。

    林冲不急着给后军都督府去信,而是命人在燕京东北面折地厚葬三将,然后将三将灵位都供奉在英烈祠,再为三将树碑立传,追封三将侯爵勋位。

    并准许三将长子继承爵位,厚待其家眷亲属,极尽恩典。

    然后再送了诏书去后军都督府,褒扬三将英勇,赏赐全军,安抚众将。

    见林冲做到如此地步,却没有提要斩杀张宪、杨再兴二人一事,马勥、滕戡、庞万春、计稷几人心中有数,也就不再强烈要求杀二人为兄弟报仇。

    毕竟以大王一向看重人才,广纳豪杰的风格,必定是要收二人为自己所用。

    只是此事涉及自家兄弟,不好明说,否则会寒了兄弟们的心。

    而且以几人的功劳,是不足以封侯的,虽然战死之将,所评给的功劳都要大三级,但就算如此,三人要封侯,也是很难的。

    如今,林冲给予厚赏,不仅给三人追封为侯爵,还让其长子继承爵位,就很能说明问题。

    他们也知道,战场之上无私仇,要怪就怪自己学艺不精,成为别人的枪下亡魂,也怪不得别人。

    因此,他们没有为难关胜、袁朗,而是更加奋勇杀敌,争取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。

    此事,也给节节胜利的昭军一个下马威,让他们不要因为持续的胜利而变得骄傲自满、目中无人。

    需知天下之大,英雄辈出,说不定某时某地,就冒出一个张宪、杨再兴一样的青年俊杰,给昭军沉重一击。

    个人战败身死固然让人难以接受,但要是因此葬送过多兵马,导致战局发生转变,那就亏大了。

    好在随后一段时间,昭军再未遇到强劲对手,一路顺利推进。

    昭国元年,宋宣和二年,辽天庆十年,西夏元德二年,金天辅四年,昭军后军都督府,先后攻克宋国江南路、福建路、荆湖南路,进取广南东路、荆湖北路。

    六月,岳飞在广州整军,继续向西进攻端州;牛皋与韶州誓师,向西面的连州用兵;关胜在衡州聚将,商议进攻邵州、永州两地;袁朗则于洞庭湖以东,和张叔夜展开决战。

    而在汴京城外,大战也进行的如火如荼。

    童贯和种师道并分两路,童贯于城南阻击王庆的楚国大军,领兵十万,手下大将有刘延庆、刘光世、辛兴宗、张俊、杨沂中等人。

    种师道兵马也补充到了八万,于城北阻击田虎的晋国大军,手下大将有种师中、折可存、姚古、姚平仲、韩存保、王彦等人。

    其中,种师中是种师道亲弟弟,也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,能独挡一面;折可存是折家军第八代传人,父亲折可大曾任左武卫大将军,叔父折可求为麟府路经略使。

    姚古是姚家将末代代表,姚氏家族自北宋中期起崛起于西北边疆,与种家、折家并称 “西军三大将门”,世代镇守秦凤、泾原等路,与西夏、辽、金作战。

    其祖父姚兕是北宋抗夏名将,官至步军副都指挥使,曾在荔原堡之战中 “射中夏军主将,斩首三百级”;父亲姚麟官至武泰军节度使,随种谔收复绥州,在永乐城之战中力战突围。

    姚古自幼随父兄征战,《宋史》称其 “沉毅有谋,娴于兵事”,继承了姚家将 “敢战善守” 的风格。

    姚平仲是其养子,勇猛善战,年十八与夏人战灭底河,斩获甚众。

    韩存保是昭国老熟人,此前征讨梁山,战败被俘,之后被家族赎回,沉寂了一段时日,如今以汴京北门守将的身份,出战晋军。

    王彦崛起于行伍,他 “少怀壮志,善骑射”,年二十应募从军,隶属于西军名将种师道麾下,在与西夏的作战中积累了军事经验。

    如今三十岁年纪,已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,可为种家军倚仗。

    而此人历史上,是个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物,其一手组建的“八字军”,堪称赤胆忠心典范……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