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魂穿林冲: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> 第366章 军队调整人事任免

第366章 军队调整人事任免(1/2)

    昭国建立后,新设的五军都督府,为昭国正式军方称谓。

    原安北军名号弃用,将原东西南北中军,改为左右前后中军都督府。

    即以燕京为中心,面北而立,改北路军为前军都督府,改南路军为后军都督府,改西路军为左军都督府,改东路军为右军都督府,改中路军为中军都督府。

    原本以五大军师充任统帅的布置也相应调整,五大军师改任内阁大臣,协助昭王林冲处理全国军政事务。

    统兵大权,则下放三军将帅。

    杜壆为前军都督,都督府设在辽国原西京大同府,威慑辽国、西夏和宋国边镇。

    石宝、张顺为副都督,协助杜壆统帅三军,行掌管兵马操练、屯田、生产事务;掌管军籍,负责登记和管理军队人员的信息,包括士兵的姓名、籍贯、入伍时间、军职等,以便于对军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。

    参与昭国军事决策,与兵部互相配合协调,都督府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,兵部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。兵部负责军队的任免、升调、训练等事务,同时也参与军事决策和战略规划。

    下设同知、佥事职务,前军同知,由王寅、呼延灼、司行方、縻貹四人担任;佥事则由卫鹤、高可立、韩韬、彭玘、龚旺、丁得孙、杜微、徐白、薛斗南、黄爱、马麟、雷横、张横、党世雄等人轮流担任。

    平时轮值,战事根据具体安排,由人固定担任,负责领军作战,开展军事行动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员布局,是林冲的创新和对昭军开国功臣的特殊照顾,让所有为了昭国大业流血流汗的兄弟,都能有一个大好前程。

    起点由林冲铺垫好,往后能走到什么地步,就看他们各自本事。

    其中,王寅本来被任命为兵部尚书,但是他在清楚了所在的北路军改组为前军都督府后,知道往后作战任务最大、立功机会最多的军队,就是前军都督府。

    因此,他十分坚决的向林冲请辞兵部尚书一职,要继续留在军中任职,争取日后立下更大的军功,为昭王殿下打下更大的地盘。

    林冲见说,也就乐得做个顺水人情,答应其所请,任命他为前军都督府同知。

    而兵部尚书的人选,林冲最终选定了李纲。

    没错,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和引导,加上实际行动的证明,打赌输了、留在泰州任职知州一职的李纲,在得知林冲先后率军收复燕云、击败金军后,夺得原辽国故地,后金国占领的苏州、开州后,就已经转变了心思。

    全心全意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彻底融入安北军大家庭。

    安北军攻灭高丽,林冲在开京传出称王消息后,他不仅十分振奋,还写了折子送去开京进行祝贺,现在更是心中火热,要为了新生的昭国而发光发热。

    至于半死不活的大怂,他已不再留恋。

    乔道清统筹南路军政事务,对他的表现是看在眼里的,也十分认可他的能力和人品。

    王寅婉拒兵部尚书一职后,乔道清便提议调李纲入燕京,担任兵部尚书。

    林冲闻言,顿时眼前一亮,差点把他给忘了,这才是最合适的兵部尚书人选。

    毕竟历史上,他就是北宋最为着名的主战力量,是抵抗金军的坚强后盾。

    钦宗时,李纲授兵部侍郎、尚书右丞,负责京城防御等事务。

    靖康元年金兵入侵汴京时,他任京城四壁守御使,团结军民,击退金兵。

    后来李纲还担任过枢密院事等职。宋高宗即位初,李纲一度被起用为相,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(右相)。

    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和历练,其刚直的脾性也得到了很大改变,担任兵部尚书,正是时候。

    所以,林冲没有任何犹豫,立即派人去泰州调李纲入京,走马上任。

    早已将泰州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,使百废俱兴的李纲,见昭国事业蒸蒸日上,正是雄心勃勃之时,忽听得大王调令传来,早喜得眉开眼笑。

    终于等到在更大的平台施展一身本领的时候了,不枉费他改换门庭,兢兢业业的魄力和苦心。

    兵部尚书,正二品实权大官,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显赫高位,没想到落在自己头上。

    看来,大王是早就看上自己的能耐了,所以才不惜提前布局,以打赌的方式,将自己挖了过来,放在泰州历练,就是等有朝一日加以重用。

    士为知己者死,李纲对林冲的感激之情,无以言表。

    于是,他在泰州斋戒沐浴,恭敬等待传信使到来,然后收拾行装,带上家眷,高高兴兴赶赴燕京,担任兵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至于跟他一同打赌输了的何栗和贺铸,也得到启用。

    何栗拟任吏部侍郎,贺铸则担任国子监司业,与王义、江燕等人协助闻焕章组建国子监,招收全国生员,教授治国理政、礼仪、法律等知识和诗词歌赋、琴棋书画等艺术。

    为此,林冲特意派人去青州请李清照夫妇前来传道授业解惑,还四处寻找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