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我在大明开医馆 > 第53章 朱元璋:朝廷养你们这些官员吃干

第53章 朱元璋:朝廷养你们这些官员吃干(1/2)

    马淳翻开孩子的眼皮查看,又摸了摸他滚烫的额头,“重症,立刻送右边仓库。准备银针和退热汤药。”

    太阳渐渐西沉,仓库里点起了火把。

    马淳正在给一个重症老者施针,忽然听到外面传来马蹄声。

    应天府尹带着几个属官匆匆赶来,脸上还带着几分不悦,“马大夫,你这是在做什么?本官好不容易才把流民驱散,你又把他们聚在一起!”

    马淳收起银针,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:“府尹大人,驱散流民只会让疫病蔓延更快。草民正在按症状轻重分类隔离,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疫情。”

    府尹皱眉看着仓库里井然有序的场景,语气稍缓:“可这么多病患聚集在此,万一传到城里……”

    “所以草民需要大人的支持。”马淳指向远处的一片空地,“请大人划出这片区域作为临时安置点,再调拨些粮食和药材。等疫情稳定后,再分批安排流民返乡。”

    府尹捋着胡须沉思片刻,终于点头:“好吧,本官会派人送来物资。但若疫情失控,魏国公府可要担责。”

    “这与魏国公府无关,纯粹是草民自己的行为。”马淳拱手相送。

    府尹没说话,转身就走了。

    夜幕完全降临后,马淳终于得空喝了口水。

    他站在仓库门口,望着星空下忙碌的医者们。

    这些素不相识的同行,此刻都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。

    老者走过来,递给他一块干粮:“马大夫,吃点东西吧。今天多亏有你,不然这些流民真要遭殃了。”

    马淳接过干粮,问道:“老先生怎么称呼?”

    “老朽姓张,在城南开了间小医馆。”张大夫叹了口气,“这些流民太可怜了,家乡遭了水灾,逃到京城又染上疫病。”

    马淳望向远处星星点点的火光:“张大夫,您知道现在京城附近有多少流民吗?”

    “少说也有一万多人。”张大夫压低声音,“听说长江上游决了三处堤坝,十几个县都被淹了。官府忙着赈灾,根本顾不上这些逃难的人。”

    马淳心头一沉。

    一万多人聚集在京城周围,若疫情全面爆发,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他立刻找来几个年轻力壮的流民,教他们如何搭建简易厕所,“粪坑要挖深,上面盖木板,用完后撒石灰消毒。”

    一个满脸麻子的青年疑惑道:“马大夫,拉个屎还要这么麻烦?”

    “疫病会通过粪便传播。”马淳耐心解释,“做好卫生,才能少死人。”

    青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但还是认真照做了。

    夜深人静时,马淳独自巡视各个仓库。

    轻症区的大多数人已经睡下,中症区还有医者在守夜。

    当他走进重症区时,发现张大夫正在给那个男童喂药。

    “孩子怎么样了?”马淳轻声问道。

    张大夫摇摇头:“烧退了些,但脉象还是很弱。”

    马淳检查了孩子的症状,从药箱取出一小包药粉:“这是西域传来的特效药,用温水化开喂他服下。”

    张大夫好奇地看着那白色粉末:“马大夫的医术真是神乎其技,老朽行医四十载,从未见过如此灵药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罢了。”马淳笑了笑,“张大夫快去休息吧,下半夜我来守。”

    黎明时分,马淳正在整理医案,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。

    他走出仓库,看到一群流民围着一个刚到的车队。

    曹国公府的家丁正在卸下粮食和药材,领头的管事看到马淳,连忙行礼:“马神医,国公爷听说您在此义诊,特地命小人送来物资。”

    马淳心头一暖:“代我谢过国公爷。”

    管事凑近低声道:“国公爷还说了,他已经上书皇上,请求调拨太医院的人手来支援。最迟明日就到。”

    这个消息让马淳精神一振。

    有了官方支持,防疫工作就能全面展开了。

    他立刻组织人手,将新到的物资分类存放。

    粮食按户分发,药材则按需分配。

    几个识字的流民被安排登记造册,记录每个人的来历和健康状况。

    日上三竿时,马淳正在教授医者们如何正确使用酒精消毒,忽然听到有人喊他。

    “马大夫!那个孩子醒了!”

    马淳快步来到重症区,只见那个男童已经坐起身,正小口喝着粥。

    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连连磕头:“多谢神医救命之恩!”

    张大夫捋着胡子感叹:“马大夫的药真是神了,老朽本以为这孩子熬不过昨晚。”

    马淳检查了孩子的脉象,终于露出连日来第一个笑容:“脉象平稳,再休养几日就能痊愈。”

    这个消息像春风般传遍了整个安置点。

    流民们的眼中重新燃起希望,纷纷主动配合起防疫工作。

    午后,马淳召集所有医者开了个简短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