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华夏揽胜:走遍神州总攻略 > 第8章 双鸭山市《饶河县 》

第8章 双鸭山市《饶河县 》(1/7)

    府及安远府管辖,渤海国作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强国,推行与中原相似的行政制度,饶河地区在此期间引入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手工业技艺,村落规模逐渐扩大,出现了专门的陶器制作、铁器锻造作坊,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融合的态势。

    辽代时,饶河隶属于东京道之颇阿里部,辽王朝在此设立“大王府”管理部族事务,同时开辟了连接辽东与松花江流域的贸易通道,饶河成为皮毛、药材等北方特产的中转地,商旅往来频繁,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;金代,饶河划归上京道之速频路,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在此设置“猛安谋克”(军政合一的基层组织),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控,渔猎产业持续发展,同时中原的儒家文化、佛教文化开始传入,部分村落出现了简易的祭祀场所与私塾。

    元代,饶河归入辽阳行省之水达达路,元王朝在松花江、乌苏里江沿岸设立驿站,饶河境内的“挠力河口站”成为重要节点,驿站的设立不仅加快了政令传递速度,更推动了物资流通与人员往来,汉族、蒙古族与当地土着民族的交流愈发密切;明代,饶河隶属于奴尔干都司,永乐十二年(1414年),明王朝在此设立失儿兀赤卫,作为管理边疆事务的军事与行政机构,卫所的官兵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垦土地、抵御外敌,进一步巩固了边疆稳定,也让中原的农业技术与生活习俗在当地广泛传播。

    清代初期,饶河隶属于宁古塔将军管辖,雍正五年(1727年)改归三姓副都统,咸丰九年(1859年),为加强边境防御,清政府在挠力河口设立卡伦(哨所),派驻官兵驻守,这是饶河地区正式纳入清代边防体系的重要标志;宣统元年(1909年),饶河县正式建治,县治设于小佳气河(今小佳河镇河西岸),标志着饶河进入规范化行政管辖阶段;民国六年(1917年),县治迁至挠力河口,民国十四年(1925年)又迁至团山子(今饶河县城址),县城的多次迁移,反映了饶河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重心变化,也带动了周边村落的兴起与商贸的繁荣。

    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,日本侵略者占领饶河,饶河县被划归三江省管辖,殖民统治期间,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当地资源,强制推行奴化教育,但饶河人民从未停止反抗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饶河地区组建了抗日游击队,后编入东北抗联第七军,在完达山脉与乌苏里江沿岸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,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饶河地区重新回到人民手中;1949年5月,东北行政委员会撤销合江省并入松江省,饶河县划归松江省管辖;1954年6月,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,饶河县归入黑龙江省管辖;1960年1月,饶河县与虎林县合并为虎饶县;1964年6月,国务院决定撤销虎饶县,恢复虎林县和饶河县建制,饶河县的行政区域自此稳定下来。

   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饶河形成了多元交织的文化脉络。这里既有肃慎、挹娄、勿吉、靺鞨等古代民族留下的渔猎文化基因,如赫哲族传承至今的鱼皮制作技艺、桦皮船制作技艺;也有中原文化、契丹文化、女真文化融合的痕迹,如传统建筑中的砖瓦结构、节庆习俗中的贴春联、挂灯笼;更有近代以来形成的抗联文化、垦荒文化、知青文化——抗联战士留下的地窨子、武器装备,垦荒时期的拖拉机、粮囤,知青们的日记、老照片,共同构成了饶河独特的文化记忆,也让这里成为黑龙江省12个国家一类革命老区之一,抗联文化、知青文化的重要发祥地。

    三、历史人物

    饶河的历史长河中,涌现出众多为国家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物,他们的事迹至今仍被当地人民铭记。

    李学福是饶河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,出生于饶河县一个农民家庭,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,他毅然投身抗日斗争,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随后组建饶河抗日游击队,担任队长。他带领队员在完达山脉的密林中搭建密营,依靠当地群众的支持,多次袭击日军据点,缴获大量武器装备,壮大了抗日力量。1936年,饶河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七军,李学福任军长,他率部在乌苏里江沿岸开展游击战争,破坏日军的交通线与资源掠夺计划,成为日军的“心腹大患”。1938年,因长期在艰苦环境中战斗,李学福积劳成疾,患上严重的肺结核,在苏联境内治疗期间不幸病逝,年仅38岁。他用生命践行了抗日救国的誓言,为饶河地区的抗日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   赵友是饶河籍的革命战士,早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,先后参与平津战役、辽沈战役,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多次立下战功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他主动请缨赴朝作战,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中,他带领班组坚守阵地,击退敌人多次进攻,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,战后被授予“战斗英雄”称号。1969年珍宝岛战役期间,赵友再次奔赴前线,参与边境防御作战,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作出贡献。退役后,他回到饶河,积极参与地方建设,向年轻一代讲述革命故事,传承红色精神,直至晚年仍关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