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行政区划:乡镇风貌与产业特色
友谊县下辖4个镇、7个乡,每个乡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,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、兼顾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,共同勾勒出友谊县多元的地域图景。
(一)友谊镇
友谊镇是友谊县的县城所在地,也是全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交通中心,总面积126平方公里,辖6个行政村、8个社区。镇内交通便捷,依饶公路、友宝公路穿境而过,设有友谊客运站,可直达双鸭山、佳木斯、哈尔滨等城市。作为农垦文化的核心承载地,友谊镇保留了大量农垦时期的建筑遗迹,如原友谊农场场部办公楼、农垦纪念馆等,与现代化的城区建筑交相辉映,展现了“农垦新城”的独特风貌。产业方面,友谊镇以城郊农业和服务业为主,镇内建有农产品交易市场、商业综合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,既保障了县城居民生活需求,也为周边乡镇提供了产业配套支持,是全县农产品流通和商贸服务的核心枢纽。
(二)兴隆镇
兴隆镇位于友谊县西部,与集贤县相邻,总面积198平方公里,辖9个行政村。该镇是友谊县的农业大镇,耕地面积达18万亩,以种植水稻、玉米、大豆为主,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占比超60%,因土壤肥沃、灌溉水源充足,所产水稻颗粒饱满、口感软糯,是“东北大米”的重要产区之一。近年来,兴隆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,培育了多家稻米加工企业,形成“种植—加工—包装—销售”的完整产业链,部分产品远销全国。镇内还保留了多处农垦时期的拖拉机站、粮库遗址,成为展现友谊县农垦历史的重要载体。
(三)龙山镇
龙山镇地处友谊县东部,与宝清县接壤,总面积215平方公里,辖7个行政村。该镇地形以平原为主,兼有少量丘陵,农业与林业资源丰富。农业上,龙山镇以种植大豆、玉米为主,近年来尝试发展特色经济作物,如蓝靛果、寒地玫瑰等,依托山区气候优势,打造“林下经济+生态种植”的特色产业模式;林业方面,镇内有多处人工林场,主要种植落叶松、杨树等,既发挥了生态防护作用,也为木材加工产业提供了原料。龙山镇境内的七星河支流形成了小型湿地景观,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,每年春秋季节可观测到白鹭、灰鹤等多种水鸟,兼具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双重价值。
(四)凤岗镇
凤岗镇位于友谊县中部,总面积168平方公里,辖8个行政村,是友谊县历史悠久的农垦乡镇之一。该镇因早期农垦开发时设立“凤岗农场分场”而得名,保留了大量农垦时期的村落格局和生产设施,如集体农庄式民居、老式农机具存放点等,是研究我国农垦发展史的重要样本。农业上,凤岗镇以种植水稻、玉米为主,推广了“稻渔共生”生态种植模式,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、河蟹,既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,也保护了土壤生态。镇内还建有农垦文化陈列馆,展示农垦时期的老照片、农具、生活用品等,成为传承农垦文化的重要场所。
(五)兴盛乡
兴盛乡位于友谊县西北部,与富锦市毗邻,总面积182平方公里,辖6个行政村。该乡以农业为主导,耕地面积15万亩,主要种植大豆、玉米,是友谊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。兴盛乡注重农业科技应用,近年来引入了无人机播种、智能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,粮食产量稳步提升。乡内有一处小型水库——兴盛水库,周边植被茂密,是当地居民休闲垂钓、野餐的热门地点,每到夏季,水库周边绿意盎然,成为乡村生态休闲的好去处。
(六)东建乡
东建乡地处友谊县东南部,总面积175平方公里,辖7个行政村,是友谊县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乡镇。农业上,东建乡以种植水稻、大豆为主,依托扁石河流域的灌溉优势,水稻品质优良;畜牧业方面,乡内大力发展肉牛、生猪养殖,培育了多家规模化养殖合作社,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农民增收。东建乡境内有多处抗联时期的活动遗迹,如秘密联络点、战壕遗址等,目前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成为当地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。
(七)庆丰乡
庆丰乡位于友谊县东北部,总面积190平方公里,辖8个行政村。该乡耕地面积广阔,以种植玉米、大豆为主,同时利用湿地周边的草地资源,发展肉羊养殖,形成“粮畜结合”的产业格局。庆丰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,境内有七星河湿地的边缘区域,近年来实施了“退耕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