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、古刹、寺庙与道观:小众宗教场所的文化印记
城子河区宗教场所多为近现代修建,规模较小,承载当地信众需求,反映地域宗教文化。
(一)城子河观音寺:城区佛教活动场所
位于城子河街道东部城子河公园内,1998年由当地佛教信众集资修建,是区内唯一佛教寺庙。
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,主要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观音殿、大雄宝殿,均为传统中式风格,屋顶覆琉璃瓦。殿内供奉观音菩萨(高约3米,两侧文殊、普贤菩萨)、释迦牟尼佛(高约4米,两侧阿难、迦叶尊者)等佛像,外涂金粉,庄严肃穆。
日常对外开放,信众可上香祈福,每年农历二月十九(观音诞辰)、六月十九(观音成道)、九月十九(观音出家)举办法会,吸引周边信众。寺庙周边种松柏、银杏,环境清幽,兼具宗教功能与休闲属性。
(二)长青乡基督教堂:乡村基督教活动点
位于长青乡长青村,2002年由当地基督教信众自发修建,经宗教部门批准开放,是农村地区主要基督教活动场所。
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,单层砖木结构,外观简洁,屋顶为坡屋顶,墙面刷白,正门悬“长青乡基督教堂”牌匾。内部设礼拜堂(容200人)、牧师办公室、接待室,礼拜堂摆长椅、设讲台,墙挂十字架。
每周日举办礼拜(唱诗、祈祷、讲经),圣诞节、复活节举办庆祝活动,信众合唱赞美诗、分享蛋糕;同时参与乡村公益,组织环境整治、慰问孤寡老人。
(三)永丰乡道教活动点:民间道教文化传承地
位于永丰乡永丰村西部山腰,2006年由当地道教信众筹资修建,经宗教部门备案开放,规模较小。
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,核心建筑“三清殿”供奉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道德天尊木雕神像,外饰彩绘,神态庄重。殿外设青石香炉、祈福牌位架,信众可上香、挂祈福牌。
日常由两位道教居士管理,每日焚香供奉、清扫殿宇;每年农历正月初九(玉皇大帝诞辰)、二月十五(太上老君诞辰)举办小型法会,信众着素衣持经卷诵经,参与人数约60人,氛围肃穆。周边种松树、柏树、山杏树,春季杏花绽放,环境雅致,也吸引游客了解道教文化。
六、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:地域生活的鲜活表达
城子河区民俗植根于工业生产与乡村农耕,美食以东北风味为基底,融入本地特色。
(一)民俗风情:工业习俗与乡村传统的共生
1. 矿区特色习俗
“井口安全礼”是传统:过去矿工下井前,家属备热水搪瓷缸、咸菜馒头,在井口递家人并叮嘱安全;矿工间互相检查装备、轻撞肩膀,寓意“平安出井”。如今虽不每日可见,但春节开工、矿工退休等节点,仍有老家属送祝福,企业也会组织“安全宣誓”。
“矿工互助”传承已久: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矿工家庭遇婚丧嫁娶、家人生病,邻里主动搭手;如今社区老年活动室、志愿者服务队多由老矿工及家属牵头,服务独居老人、组织社区清扫。
2. 乡村传统习俗
农耕方面,春季播种前有“开犁礼”:老农选晴天,在农田旁摆馒头、苹果、白酒,持犁铧开第一垄土,祈“风调雨顺”;秋季丰收后“晒秋”,作物晾晒成乡村景观,还办“丰收宴”,村民分享美食畅谈喜悦。
节庆方面,春节贴春联、挂灯笼、吃年夜饭(饺子包硬币)、拜年发压岁钱;元宵节扭秧歌(含跑旱船、踩高跷、舞龙舞狮)、办冰灯展;端午节采艾蒿挂门、编五彩绳系孩子手脚、包粽子。
3. 朝鲜族习俗
长青乡新华村朝鲜族居民保留部分传统:春节做“打糕”(糯米捶打至软糯,蘸糖或黄豆粉);秋夕节制“松饼”(糯米皮包馅压花纹蒸熟)、祭祖赏月;闲暇时跳长鼓舞、唱《阿里郎》,老人传授语言与刺绣技艺。
(二)特色美食
1. 城子河矿工炖大骨
标志性美食,源于矿工重体力劳动需求。选新鲜猪筒骨,浸泡去血水后冷水下锅,加姜葱料酒煮沸撇沫,放八角桂皮香叶小火炖3小时至骨烂汤白。食用时配土豆、玉米、萝卜,撒葱花香菜,可加盐、胡椒粉或辣椒油,肉质鲜嫩、汤汁浓郁,驱寒补能。
2. 永丰山野菜炒肉
永丰乡特色农家菜,用蕨菜、婆婆丁、刺老芽等山野菜(蕨菜、刺老芽需焯水去涩),与腌好的五花肉丝同炒,加盐、少许白糖调味,野菜清香与肉香融合,营养丰富,春季食用最佳。
这章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