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
早在6000年前,肃慎人的先世就在抚远地区繁衍生息 。公元前11世纪初,肃慎人同中原王朝建立联系并臣服纳贡 。秦汉时,抚远属肃慎 ;魏、晋、南北朝前期属挹娄 ;隋朝至唐朝初期,属黑水靺鞨统治区域 ;唐朝中后期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立勃利州刺史,后又设“黑水都督府” ;辽代属女真五国部 ;金代属胡里改路 ;元代先属辽阳行省开元路,后归水达达路 ;明朝在抚远地区建立“兀者揆野木千户所”和“乞勒尼卫”,先属辽东三万卫指挥使司,后归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;清属宁古塔将军 。
宣统元年(1909年),清廷照准在临江州东境乌苏里江附近设置绥远州,隶属吉林行省东北路道管辖 。民国二年(1913年)改绥远州为绥远县,划归吉林省依兰道所辖 ,民国十八年(1929年)绥远县更名为抚远县,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 。康德元年(1934年)伪满州国改行帝制,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,划东北为十四省,抚远县划归新设的三江省所辖 。民国三十四年(1945年)东北光复后,民国三十六年(1947年)六月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,改东北为九省,将伪三江、东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,抚远县为合江省管辖 。1951年4月,抚远县建制撤销,改为抚远渔业特区,原所辖东安区划给饶河县 。1952年8月,抚远县建制恢复 。1959年3月,原富锦县所辖同江镇及部分公社划归抚远县,县政府迁至同江镇 。1966年初,复设同江县,抚远县在原国营渔场的基础上重建,实行全民所有制体制,县政府仍设在抚远镇 。1978年取消全民所有制 。2011年,经省委、省政府批准,抚远归省直接管理,行使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。2016年1月15日,抚远撤县建市 。
抚远原名“伊力嘎”,赫哲语意为“金色的鱼滩” 。这里是满族肃慎人的发祥地之一 ,融合了汉族、赫哲族、鄂伦春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。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、桦树皮制作技艺、伊玛堪说唱艺术等在这里代代相传 。黑龙江的渔猎文化在抚远也有着深厚的历史,形成了极具地域风格的华夏东极边陲饮食文化 。
三、历史人物
在抚远的历史长河中,虽没有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,但有许多平凡却伟大的人物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抚远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斗争,众多无名英雄为保卫家园,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 。他们有的参加抗日联军,在战场上奋勇杀敌;有的为抗日联军提供情报和物资支持 ,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 。
在文化传承方面,一些赫哲族老人默默坚守着本民族的文化遗产 。他们不辞辛劳地传授鱼皮画、桦树皮画等制作技艺,让赫哲族的文化瑰宝得以延续 。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执着,使赫哲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绽放光芒 。
四、必游景点
(一)黑瞎子岛
黑瞎子岛是中俄两国共同拥有的岛屿 ,岛上生态资源极为丰富 。东极塔矗立在岛上,宏伟壮观 ,登上塔顶,可俯瞰全岛美景 。黑瞎子岛湿地公园内,芦苇摇曳,水鸟翔集 ,乘船探秘,能欣赏到独特的湿地风光 。岛上还有一些中俄边界的界碑和纪念设施 ,让游客能深刻感受到浓厚的边境文化气息 。在这里,还能看到棕熊等野生动物 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。
(二)东极广场
东极广场是我国陆地领土最东端的地标性景观广场 ,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四十米转体的东极标志 ,造型宏伟,气势非凡 。广场上的东极宝塔庄严肃穆 ,在这里可以俯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两江交汇的壮丽景色 ,感受祖国东极的独特魅力 。每天清晨,第一缕阳光洒在这里,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日出 ,开启美好的一天 。
(三)乌苏镇
乌苏镇位于我国版图的最东边 ,是“东方第一哨”的所在地 。这里是世界上最小的镇 ,虽小却景色迷人 ,有着浓郁的边境风情 。小镇对面就是俄罗斯的卡杂科维茨沃镇 ,站在江边,能看到对岸的异国风光 。乌苏镇还是中国最大的大马哈鱼场 ,渔业资源丰富 ,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的大马哈鱼 。
(四)抚远口岸
抚远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 ,在这里可以看到往来的中俄船只 ,感受边境贸易的繁荣 。口岸附近有一些俄式建筑和商店 ,售卖着各种俄罗斯特色商品 ,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异国风情 ,购买到心仪的纪念品 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(五)赫哲族文化风情园
赫哲族文化风情园是了解赫哲族文化的好去处 。在这里,游客可以穿上赫哲族的鱼皮衣 ,学习“伊玛堪”说唱 ,欣赏精美的鱼皮画和桦树皮画 。还能在桦皮船前拍照留念 ,感受赫哲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