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乡镇概览
克东县下辖5镇2乡,每个乡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与地域特色。
1. 克东镇:作为克东县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克东镇基础设施完备,交通极为便利。这里有现代化的商场、学校、医院,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农贸市场,是全县最繁华的区域。同时,它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老街巷,承载着克东人民的生活记忆。
2. 宝泉镇:宝泉镇是农业大镇,主要种植大豆、玉米、马铃薯等农作物。2008年,这里发现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盐成分的天然苏打水,这一发现让宝泉镇名声大噪,成为了克东县乃至黑龙江省重要的特产产地。如今,这里汇聚了舒达源、世罕泉等10余家苏打水企业,宝泉镇也因此被称为“中国天然苏打水小镇” 。
3. 乾丰镇:位于克东县南端,西南部与拜泉县交界。全镇以农业为主导,耕地面积广阔,除了常见的大豆、玉米种植外,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,引进了一些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品种,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。
4. 玉岗镇:距离克东县城大约17公里,有着独特的生态风光。前往玉岗镇的途中,有鲜花观光带,道路两旁榆叶梅和丁香花绽放,被称为克东县最美公路。镇内有迷你农场,这里的农产品全部绿色无公害,是集旅游、采摘、自行种植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农场 。复兴村的党史一条街也颇具特色,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巨变,成为红色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5. 蒲峪路镇:其前身为金城乡,2014年撤乡设镇并更名。蒲峪路镇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金代曾在此设蒲峪路。如今,这里积极发展特色养殖,如幸福村扩大黑豚养殖规模,从原来的80只发展到现在2000多只,还发展了配套饲料加工项目,致力于将黑豚养殖基地发展成省内最大的黑肌养殖基地。
6. 润津乡:地处克东县中部,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是克东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。全乡以种植大豆、玉米等作物为主,近年来,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,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。同时,润津乡还注重发展乡村旅游,依托自然风光,打造了一些乡村旅游景点。
7. 昌盛乡:位于克东县东南部,全乡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。农业方面,主要种植大豆、玉米、马铃薯等作物;畜牧业方面,养殖牛、羊、猪等家畜。昌盛乡积极发展农村电商,通过网络平台将本地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。
二、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
克东县历史源远流长,早在旧石器时代,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。金代时,这里设立了蒲峪路,管辖范围极为广阔,南至上京(今阿城市)670里,东南至胡里改路(今依兰县)1400里,北至北边界火鲁火疃谋克3000里(今俄罗斯境内),西至嫩江,其总面积超过今天东北三省的总和,足以见得当时蒲峪路在金代的重要地位 。
清朝光绪32年(1907年),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派东布特哈总管陈福龄勘放招垦,从博尔多(今讷河市)至通肯城(今海伦市)设驿站数处,克东境内乌裕尔河北岸设有四站(今克东县宝泉镇永丰村),这也为后来克东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
民国元年(1912年)设克山镇(今克东镇),为讷河理事通判厅管辖的一个行政区,称农字段警察十二区。民国四年(1915年)设克山设治局(今克山县)。民国十八年(1929年),二克山镇由克山划出,成立克东设治局。伪满大同二年(1933年),日军侵占克东后,取消克东设治局改为克东县公署。伪满康德十二年(1945年)日本投降,成立克东地方维持会。同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接收克东,成立克东县民主政府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改称克东县人民政府,归黑龙江省直接管辖。1955年,划归嫩江地区;1960年,嫩江专员公署与齐齐哈尔市合并,归属齐齐哈尔市;1961年,嫩江地区与齐齐哈尔市分设,重归嫩江地区;1985年,嫩江地区与齐齐哈尔市合并,再归齐齐哈尔市 。
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克东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。这里的民间艺术丰富多样,东北大秧歌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,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,人们便会身着鲜艳的服装,手持彩绸、扇子等道具,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翩翩起舞,热闹非凡。剪纸艺术也在这里代代相传,艺人们用一把剪刀、一张红纸,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,题材涵盖人物、动物、花卉以及各种吉祥图案,这些剪纸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性,还蕴含着克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三、历史人物
克东县虽然地域面积不大,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人物。在文化领域,有致力于传承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