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,哈尔滨市东南部,东经126°33′—128°14′,北纬44°04′—45°26′之间。东与尚志市接壤,西与双城区相连,南与吉林省舒兰市、榆树市隔江相望,北与阿城区、延寿县毗邻,总面积7512平方千米。这片土地以肥沃的黑土、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闻名。
一、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
五常市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,早在新石器时代,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。商周时期,这里是肃慎族的活动区域;两汉至魏晋,属挹娄;南北朝时为勿吉属地;隋唐时期,归入靺鞨;辽代属女真族势力范围;金代属上京会宁府;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;明代属奴儿干都司;清代初期,为宁古塔将军辖地,后归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。
清乾隆年间,五常开始有大规模移民迁入,逐渐形成村落。光绪六年(1880年),清政府在五常堡设置五常厅,这是五常行政建制的开端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五常厅升为五常府,隶属吉林省。民国二年(1913年),五常府改为五常县,先后隶属滨江道、吉林省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五常县先后隶属松江省、黑龙江省。1956年划归绥化专区,1958年划归哈尔滨市,1965年划归松花江专区,1993年撤销五常县,设立五常市(县级),1996年松花江地区并入哈尔滨市,五常市自此隶属哈尔滨市管辖。
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五常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。这里是满族、汉族、朝鲜族等多民族聚居地,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,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。近代以来,五常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,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和革命志士,他们的事迹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红色记忆。
二、乡镇简介
五常镇
五常镇是五常市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位于市域中部。这里交通便利,哈五公路、铁五公路在此交汇,是连接周边地区的重要枢纽。镇内商业繁荣,各类商铺、市场密集,是全市的物资集散地。同时,五常镇也是教育、医疗资源的集中地,拥有多所学校和医疗机构,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。周边地势平坦,稻田遍布,是五常大米的主要产区之一。
拉林镇
拉林镇位于五常市西北部,历史悠久,是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清代曾是拉林副都统衙门所在地,现存多处满族文化遗址。镇内满族人口较多,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满族习俗和建筑风格。拉林镇农业发达,除水稻外,玉米、大豆种植也有一定规模,同时也是全市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。
山河镇
山河镇地处五常市南部,与吉林省接壤,是两省边境贸易的重要节点。镇内山河屯林业局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,森林资源丰富,木材加工产业发达。山河镇自然风光优美,周边有凤凰山等景区,旅游业逐渐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。
小山子镇
小山子镇位于五常市东部,濒临牤牛河,水资源丰富。这里是五常大米的核心产区之一,因土壤肥沃、水质优良,产出的大米品质上乘。镇内农业基础设施完善,规模化种植程度高,同时注重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,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。
杜家镇
杜家镇位于五常市中部偏南,交通便利,哈五公路穿镇而过。镇内以农业为主,主要种植水稻、玉米、蔬菜等作物。近年来,杜家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,利用周边的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,打造了多个休闲农业示范点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农家生活。
向阳镇
向阳镇地处五常市东北部,地势以丘陵为主,森林覆盖率较高。除农业外,林业和山产品采集是当地的重要产业,盛产山野菜、蘑菇、木耳等特色产品。向阳镇生态环境优良,空气清新,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,镇内正在逐步开发森林旅游和生态观光项目。
冲河镇
冲河镇位于五常市东南部,与尚志市相邻。镇内多山地和河流,水利资源丰富,建有多座小型水库,为农业灌溉和水产养殖提供了便利。冲河镇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,采用传统种植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,产出的大米口感独特。同时,这里的朝鲜族人口较多,保留了浓郁的朝鲜族风情。
背荫河镇
背荫河镇位于五常市北部,因地处山背阴处而得名。镇内地形复杂,既有平原稻田,也有山地林地。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,同时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果树种植,苹果、梨等水果产量可观。背荫河镇注重生态保护,周边山林中野生动物种类繁多,是生态研究的良好区域。
安家镇
安家镇位于五常市西部,临近双城区。镇内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是五常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,水稻、玉米产量均居全市前列。安家镇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发达,建有多个大米加工厂和粮食储备库,为农产品的储存和销售提供保障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