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
双城区历史久远,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。先秦时期,此地为肃慎族居住地,历经朝代更迭,其归属不断变化。辽代时,这里成为辽政权的北方军事重镇;金代,是上京会宁府的属地,见证了金朝的辉煌。
清朝嘉庆年间,官方开始在此屯田。嘉庆十九年(1814年),设双城堡协领衙门,标志着双城正式被纳入行政管辖体系。当时,此地因境内有金代达禾、布达二古城,故而得名双城堡。此后,双城的发展逐步推进,光绪八年(1882年)升为双城厅,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改为双城府,民国二年(1913年)双城府改为双城县 。在这期间,双城的农业和商业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。
新中国成立后,双城县先后隶属于松江省、黑龙江省。1988年,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,成为县级双城市。2014年,双城市撤市设区,成为哈尔滨市双城区 ,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,既保留着古老韵味,又焕发出现代活力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双城融合了多民族文化,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,如满族文化在此留下了深刻印记,传统的满族习俗、服饰、饮食等元素,在双城的民间文化中得以传承和发展。
二、下辖乡镇简介
- 韩甸镇:位于双城区西南部,是双城区的农业大镇,全镇总面积150.2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8.3万亩 。这里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主要种植玉米、大豆、水稻等农作物,农产品产量高、质量好。韩甸镇的畜牧业也较为发达,拥有多个规模化养殖场,生猪、肉牛等养殖产业颇具规模。镇内的集市贸易繁荣,是周边乡村农产品交易的重要场所,每逢集市日,周边村民都会前来买卖物资,热闹非凡。
- 农丰满族锡伯族镇:作为民族特色乡镇,融合了满族和锡伯族的文化风情。全镇面积145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4.5万亩 。这里保存着许多传统的满族和锡伯族建筑,风格独特,如满族的四合院、锡伯族的西迁纪念馆等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少数民族文化。农业以种植绿色蔬菜和特色水果为主,其中草莓、香瓜等农产品口感鲜美,深受市场欢迎。在传统节日期间,如满族的颁金节、锡伯族的西迁节,镇上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,有民族歌舞表演、传统体育比赛等,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。
- 单城镇:地处双城区中部,交通便利,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2.8万亩 。单城镇以农业为基础,同时工业也有一定发展,形成了农产品加工、建材等产业。镇内的农产品加工厂将本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,生产出的大米、面粉、食用油等产品畅销周边地区。此外,单城镇还注重文化建设,建有文化广场和图书馆,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- 东官镇:位于双城区东南部,全镇面积115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3.5万亩 。东官镇森林资源丰富,生态环境优美,是双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。这里发展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,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水果、种植蔬菜等农事活动,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。东官镇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坊,制作的木雕、剪纸等手工艺品精美绝伦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- 杏山镇:坐落于双城区西部,北邻松花江,南接拉林河,总面积159.38平方公里 ,距市区40公里。因境内一土山长满杏树得名,地势北高南低,属松嫩平原冲积阶地,友谊渠穿境而过,滋养17.8万亩耕地、1.7万亩草原牧地 。年有效积温2700 - 2800摄氏度,适宜玉米、大豆、水稻等作物生长。清嘉庆年间开启屯垦史,民国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秘密联络点,还流传着“神鳖护江”的传说。全镇所辖9个行政村、34个自然屯,2.8万人口中98%以农耕为业,年产粮食超5万吨,奶牛存栏突破6000头,绿色蔬菜基地达750公顷。曾是东北重要木材转运枢纽,如今公路贯通南北,电商网点覆盖10个行政村,杏山大米通过冷链物流直供哈尔滨市场。
- 西官镇:位于双城区西北部,全镇面积105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2.2万亩 。西官镇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,近年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特色农业,如种植中药材、养殖特色家禽等。镇内的水利设施完善,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同时,西官镇注重基础设施建设,修建了多条乡村公路,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。
- 永胜镇:地处双城区北部,全镇面积120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4万亩 。永胜镇是双城区的粮食主产区之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