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墨卿行 > 第348章 杜邀

第348章 杜邀(1/2)

    若说那婢女是朵恣意绽放的牡丹,眼前这青丝姑娘便似枝头将坠的玉兰。她纤细的手指绞着绢帕,在秋阳下竟显出几分透明来。青丝确是怕极了,在这梨园行当浸淫日久,虽未亲身经历,却也见惯了那些姐妹们的遭遇。

    她算是运气好的,尚在乐坊习艺时便被常春藤相中,因一出《牡丹亭》崭露头角。董班主待她还算客气,从未如其他戏班东家那般威逼利诱。直至今日之前,她尚以为这董汝礼是个惜才的雅士。

    梨园里的腌臜勾当,青丝心知肚明。多少姐妹为求登台,辗转于各色权贵的床笫之间?换来的或许只是折子戏里半支曲子的机会,末了还要看班主肯不肯留。

    “你们且叙话。”董汝礼忽然起身,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便掀帘而出。

    西晒的日头正烈,照得青丝抬手遮面。林彦秋见状,默然起身将湘竹帘放下。这举动却惊得青丝浑身一颤,连怀中月琴都险些脱手。

    “奴家...奴家去更衣。”她仓皇起身,罗袜踩着满地碎影逃也似地离去。

    林彦秋摇头苦笑,这丫头当真多虑了。他林某人虽非坐怀不乱的柳下惠,却也不屑做这等趁人之危的勾当。窗外忽掠过一阵秋风,将案上戏本哗啦啦翻过几页,露出”游园惊梦”四个簪花小楷。

    正沉吟间,忽有衙役匆匆来报:"杜大人有急帖送到。"林彦秋展开一看,却是杜子腾的亲笔:"林大人,那桩要事已到紧要处,可否移步一叙?"

    "巧了,本官正在城中。"林彦秋提笔回帖,"请杜大人示下地点。"

    写完将帖子交给衙役,回头望了眼紧闭的净室门扉,不由轻蔑一笑。也懒得告辞,径自拂袖而去。廊下当值的差役见状,连忙躬身相送:"大人这便要走?"

    "公务在身。"林彦秋头也不回地下了楼,到马厩牵马时方想起什么,唤来个小厮:"去告诉你家班主,就说本官晚间在醉仙楼设宴。"

    约莫一盏茶的工夫后,青丝才从净室出来。见厅内空无一人,先是一怔,又寻遍里间也不见踪影。追出门来问过差役,才知那位林大人早已离去。

    青丝对这位县丞倒无甚恶感。这梨园行里,表面道貌岸然、暗地动手动脚的看客多了去了。方才那位林大人虽神色冷淡,举止间却自有一份克制。无论如何,他的突然离去,让青丝如蒙大赦。

    她望着院中飘落的梧桐叶,心里明镜似的:既要在这梨园立足,迟早要过这一关。只是不知将来,还要应付多少这般场面......

    至杜子腾所说的茗园,推门而入,但见陈军、闵建、杜子腾三人已在雅间品茗。见林彦秋进来,俱起身相迎。

    闵建身着藏青直缀,一见林彦秋便打趣道:"贤弟这是去岭南晒盐了?怎的黑瘦如斯?险些认不出来了。"

    林彦秋拱手笑道:"诸位大人高居庙堂,哪知我等州县小吏的辛苦。"

    陈军一袭月白长衫,摇着折扇插话:"闵大人,下官可不是挑事之人。不过林县丞这话里,分明是在说您高高在上啊。"

    闵建哈哈大笑,拍着林彦秋肩膀道:"罢了罢了,为兄认输还不行?"

    众人谈笑间,杜子腾起身道:"就等贤弟了,咱们这就移步用膳去。"他今日穿着绛紫团花袍,腰间玉佩叮当作响。

    陈军故作严肃:"哪来的倭寇?该打!"

    杜子腾笑道:"省些力气,待会儿还要会会东瀛美人呢。"

    四人出了茗园,乘着杜家马车出城,来到一处别院。但见两个梳着岛田髻、身着吴服的女子跪在门前,木屐声声,口中说着生硬的汉话:"贵客光临,不胜荣幸。"

    陈军瞪大眼睛:"还真是东瀛女子?"

    闵建搓着手笑道:"咱们骂她们几句'倭奴骚货',想必也听不懂。"

    杜子腾提着马鞭过来:"可别!这些女子都是我从松江带来的,在大周待了两年,汉话明白着呢。"

    林彦秋低声问其缘由,杜子腾解释道:"早年愚兄在东瀛游学五载,唯觉彼处女子尚可。回国后与几个同窗商议,便开了几处'和风阁'。"说罢意味深长地笑了笑。

    众人心照不宣,不再多问。檐下风铃叮咚,伴着女子们细碎的木屐声,别有一番异域风情。

    这别院显然是精心布置过的,完全仿照东瀛风格。四人脱靴踏上蔺草席,在矮几前跪坐。四名东瀛女子身着淡色小袖,梳着垂发髻,恭敬地在一旁侍奉。

    "没想到不出国门,也能体验东瀛风情。"闵建捋着胡须笑道,"齐兄既在东瀛游学过,不妨说说那岛国风物?"

    杜子腾端起青瓷酒盏:"说来话长。那东瀛虽富庶,百姓却活得极累。自杀者甚众,皆因生计艰难。"他指了指身旁女子,"你看她们动辄九十度鞠躬,用膳时正襟危坐,这些规矩其实..."

    "都是从大唐学去的。"林彦秋接过话头,一袭靛蓝直缀在烛光下泛着微光,"《史记》有载,灌夫骂座之事,正因席间礼仪而起。"

    闵建拍案叹道:"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