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妾惶恐,分内之事,不敢当太皇太帝陛下赞誉。皇后娘娘待臣妾恩重如山,臣妾自当竭尽全力,护娘娘与小殿下周全。”
太皇太帝满意地点点头,目光又转向邢岫烟。
“静嫔看着气色也沉稳,是个能静下心来做事的孩子。”
邢岫烟连忙屈膝,声音清越。
“谢太皇太帝陛下夸奖,臣妾定当尽心尽力,协助端妃娘娘,侍奉好皇后娘娘。”
他的目光掠过秦可卿,并未停留,却也无丝毫苛责之意,仿佛她站在那里,本就是理所当然。
“嗯,好,都是好孩子。”
太皇太帝捻着佛珠,脸上带着长辈看小辈的温和笑意,
“有你们在玉丫头身边帮衬着,朕和太上皇也放心。这深宫里头,姐妹同心,比什么都强。”
他又随意问了几句宝钗关于产后调理的准备,宝钗一一恭敬作答,条理分明。
气氛逐渐变得轻松而家常,方才的紧张压抑荡然无存。
就在这看似其乐融融的闲谈氛围中——
那扇隔绝了所有喧嚣的内殿门扉,再次被无声地推开。
这一次,没有常禄先行通禀。
一道玄色的身影,抱着一个裹在明黄锦缎襁褓中的小小婴孩,缓缓地走了出来。
是贾琮。
他身上那件玄色常服依旧带着些许凌乱的褶皱,发冠虽重新束过,几缕碎发仍垂在额角,脸色是失血般的苍白,眼下带着浓重的青影,整个人透着一股疲惫。
殿内瞬间安静下来。
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,聚焦在他怀中那个小小襁褓上。
太皇太帝和太上皇同时挺直了背脊!
“皇祖父,上皇。”
贾琮的声音沙哑低沉,他抱着襁褓,缓缓地、深深地躬下身去。
“儿臣不孝,劳皇祖父、上皇久候。幸赖祖宗庇佑,上苍垂怜,皇后……平安诞下嫡长子。”
他顿了顿,喉结滚动了一下,再开口时,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,目光却异常坚定地迎向两位至尊。
“此子……是我大乾国本,亦是皇后以命相搏所得。儿臣……带他来,拜见太皇太帝陛下,拜见太上皇陛下。”
说罢,他保持着躬身托举襁褓的姿势。
太皇太帝赵晟早已激动得站起身,太上皇赵稷也在内侍的搀扶下离座。
两位至尊几乎是同时伸出手,却又在半空中顿住,目光灼灼地聚焦在那小小的明黄襁褓上。
“快!快抱上来给朕看看!”
太皇太帝的声音带着久违的洪亮与急切,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水光。
贾琮这才直起身,抱着襁褓,一步一步,无比珍重地踏上御阶。
太皇太帝迫不及待地伸出手,动作却带着几分小心翼翼,接过了襁褓。
太上皇也立刻凑近,两位至尊的目光一寸寸地描摹着婴儿熟睡的小脸。
“好!好!天庭饱满,地阁方圆,是个有福气的!”
太皇太帝的声音带着欣慰的哽咽,指尖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婴儿温热的脸颊。
太上皇虽未说话,但苍白的脸上涌起几分红晕,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慈和光芒。
贾琮静静地站在一旁,看着两位至尊围着婴儿,脸上洋溢着纯粹的、隔代亲的喜悦。
直到太皇太帝抱着婴儿,心满意足地坐回御座,太上皇也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,贾琮才再次躬身。
“皇祖父,父皇,夜已深,玉儿与皇儿皆需静养。儿臣斗胆,恭请皇祖父、父皇回宫安歇。待玉儿凤体稍安,儿臣必携她与皇儿,亲至宁寿宫、大明宫叩谢恩典。”
太皇太帝抱着曾孙,脸上是餍足的笑意,闻言连连点头。
“好,好!是该静养!你们也都回去歇着吧!”
他看向宝钗等人,“端妃、淑妃、静嫔,皇后坐月子,你们多费心。”
“臣妾遵旨!”
宝钗等人连忙屈膝应道。
太上皇也微微颔首,目光在贾琮疲惫却依旧挺直的脊背上停留一瞬,最终只化作一声轻叹。
“去吧,好生照顾皇后与皇儿。”
内侍上前,小心翼翼地接过太皇太帝怀中依旧沉睡的小皇子。
两位至尊起驾,在众人恭敬的跪送中离开了凤藻宫。
宝钗、甄沐瑶等人也知趣地告退。
甄沐瑶临走前,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依旧伫立在殿中、目光沉凝地望着内殿方向的贾琮,终是无声地随着众人退了出去。
喧嚣散尽,偌大的外殿只剩下贾琮一人。
宫灯的光芒将他玄色的身影投在光洁的金砖地上,拉得孤寂而漫长。
空气中残留的熏香与方才婴儿带来的奶香气混合着,形成一种奇异而宁谧的氛围。
他没有立刻返回内殿。
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,疲惫如同潮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