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红楼:贾琮崛起 > 第402章 书房奏对

第402章 书房奏对(2/3)

    林如海的声音带着一丝振奋,随即又转为凝重。

    “然,此款虽巨,却仍是杯水车薪。九边数十万将士,开春粮饷、冬衣棉服、军械维护,预算缺口仍在一百五十万两以上!沿海水师战船修缮、火器弹药补充,缺口约八十万两!京城百官勋贵俸禄、春荒赈济、河道疏浚紧急工程……桩桩件件,皆需巨资!”

    他指着簿册上几处用朱笔圈出的巨大赤字,沉声道。

    “开源,刻不容缓!臣已行文各布政使司,严令追缴历年积欠钱粮,并派得力干员分赴盐政、漕运、矿税重地,严查偷漏,厘清正税!”

    提到盐政,林如海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。

    “尤其盐税!臣已得粤海邬思远急报,其肃清海疆后,已重开市舶司,南洋、西洋商船络绎不绝!火器、玻璃、海盐、丝绸等物,利润丰厚!仅上月,粤海关税银便激增三成!若以此势头,配合内陆盐政整顿,严打私盐,臣有把握,明年盐税一项,至少可增收百万!”

    贾琮微微颔首,邬思远和邬思瑶兄妹在粤海的布局,正在成为帝国财政的重要支柱。

    “岳父所虑极是。开源节流,双管齐下。邬家水师肃清海路,市舶之利,当全力保障。内陆盐政,亦需铁腕整顿。至于九边军需、水师用度……”

    贾琮的目光陡然转寒,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,

    “此乃定鼎之基!本王已传令内务府及兵部、工部,所有相关开支,优先拨付!谁敢从中伸手,克扣分毫,毕老大人的铡刀,便是为他准备的!”

    “王爷圣明!”

    毕自严和林如海同时拱手。贾琮的态度,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。

    林如海继续道:“此外,臣已着手梳理冗员,裁撤闲散衙门,压缩宫廷及各部非必要开支。开源节流之详细章程,已初步拟定,稍后呈上。然,此皆治标之法。欲固国本,还需王爷登基后,推行新政,改革税制,方能长治久安。”

    贾琮深深点头,林如海看得长远。他沉吟片刻,看向毕自严。

    “毕老大人,吏治整饬初见成效,朝堂表面趋稳。然,暗处……可有不平之声?”

    毕自严花白的眉毛一拧,浑浊却锐利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嘲。

    “王爷明察秋毫。表面风平浪静,不过是慑于王命旗牌之威,惧老臣这把‘铡刀’!暗地里,怨气、恐惧、不甘,如同地火,焉能平息?”

    他声音压低,带着洞悉世情的冰冷:

    “那些被拔除的蠹虫,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关系网,岂能甘心?那些暂时未被波及、但屁股底下也不干净的,更是惶惶不可终日,如同惊弓之鸟!更有甚者……”

    毕自严顿了顿,眼中寒光更甚。

    “老臣收到密报,有那心怀怨望、自诩清流的酸腐文人,暗中串联,或写些指桑骂槐的歪诗,或在茶楼酒肆散布流言,说什么‘新贵跋扈’、‘清洗过甚’、‘有伤天和’,甚至影射王爷……得位不正!”

    最后四个字,他说得极轻,却重若千钧!

    林如海脸色微变,担忧地看向贾琮。

    贾琮的神色却依旧平静,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中,冰寒之意更浓了几分,嘴角甚至勾起一丝极淡、极冷的弧度。

    “哦?得位不正?”

    他缓缓重复了一遍,指尖无意识地在紫檀木光滑的案面上轻轻敲击着,发出笃笃的轻响,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。

    “本王之‘位’,乃太上皇亲口认定之血脉,乃当今陛下病榻托付之江山!何来不正?”

    他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无形的、令人窒息的威压,

    “至于清洗过甚?哼!”

    贾琮的目光扫过毕自严呈上的那份厚厚的罪证卷宗,又扫过林如海簿册上那触目惊心的赤字。

    “若非毕老大人持铡刀犁庭扫穴,揪出这些蛀空国本的硕鼠,大乾的根基早已被他们啃噬殆尽!若非岳父大人殚精竭虑,开源节流,九边将士就要饿着肚子守国门!水师战船就要在港口腐朽!这江山,还能姓赵吗?!”

    他的声音陡然转厉,带着雷霆之怒,却又在瞬间归于冰封般的沉静。

    “怨望?不平?让他们怨去!让他们不平去!本王行事,只问是否利于江山社稷,是否对得起黎民百姓!何须向这些藏污纳垢、只知盘剥享乐的蠹虫交代?何须在意那些只会摇唇鼓舌、却无半分担当的腐儒之言?”

    他看向毕自严,眼神锐利如刀:“毕老大人,你只管放手去做!铡刀在手,当用则用!天塌下来,有本王顶着!至于那些暗地里的阴沟老鼠……”

    贾琮嘴角那抹冷意加深,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漠然。

    “张武?”

    “末将在!”

    一直侍立在门外的张武,立刻推门而入,单膝跪地。

    “增派人手,给本王盯紧那些喜欢嚼舌根的地方!尤其是那些自诩清流、喜欢结社吟诗的。凡有串联怨望、散布流言、意图动摇朝局者……”

    贾琮的声音如同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