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三国:踢走孙氏,以汉代吴 > 第四十二章 嫡系部队

第四十二章 嫡系部队(1/2)

    他依照征辟流程,首先来到了公车署,等候安排。

    从公车署到分配官职,确实需要一段时间,这期间,徐晃只能在这里等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徐晃实在是有些忐忑不安,毕竟,这骤然的征辟,让他心中着实没有底啊。

    在离开安邑之前,太守王邑曾告诉他,要让他到长安之后,找到自己的举主,这样才能真正的获得大好前程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,他的举主到底是谁啊。

    我到哪去找啊,太守你咋不说清楚呢!

    不需要徐晃费心,这位举主很快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!

    骑都尉刘翊亲自来公车见了徐晃。

    方一见面,刘翊就一把攥住了徐晃的两只手,感慨道:“公明受征来京,大事可定也!”

    徐晃见来者是个少年,心中颇为惊诧。

    眼前的这个少年,莫非就是举荐他来长安的举主?

    如何会这般年轻啊?

    看到徐晃的脸上似乎有些疑虑,刘翊笑道:“公明,我早闻听过你的大名,今朝廷有难,李傕郭汜在西面为祸,朝廷的新军,尚未操练精熟,需要征辟地方豪杰入中军为用,我身为天子身边近人,自当为陛下效劳,举荐贤良以救国难。”

    “公明若是愿意,我愿与你共同驰骋天下,在大汉建立不朽之功业,你看如何?”

    徐晃听少年能这么说,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举主是他。

    且听他的语气,似与天子颇为亲近。

    李典在刘翊身后,给徐晃解释道:“这一位便是前番在长安替陛下谋划全局,说降了现车骑将军樊稠,举荐太尉公和征西将军出山的刘都尉,为满朝公卿所敬佩,弘农杨氏的杨太常,曾当着满朝公卿的面,称赞刘都尉乃是光复长安的第一忠臣!”

    在大汉朝,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是比较慢的。

    而有一些人的名声也只能够是在一州之地进行盛传。

    没有报纸,没有书籍,没有传播载体,想要将信息凭口口相传而传出州郡,这是非常困难的。

    所以汉朝人才会如此重视声望,因为传播起来实在是太难了。

    这一段时间,刘翊在京兆地区虽声名远播,但是河东那边还未盛传,是故徐晃暂未知。

    不过,即使如此,徐晃也相信,这位少年郎能在如此年纪就成为骑都尉,必非凡俗。

    自己跟着他,一定可以出位。

    毕竟来之前,王府君曾说过此事!

    当下,就见徐晃冲着刘翊双手抱拳说道:

    “末吏徐晃,深谢都尉举荐之恩,今后必当竭诚以报!”

    刘翊喜道:“公明真乃豪士也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当下,刘翊就将徐晃带回了军营,亲自带领他在诸营参观,同时带着他去拜见朱儁。

    当初刘翊提出了几个要征辟往公车的豪士,朱儁心中尚存有几分疑惑,并未重视。

    可是今日在见了徐晃之后,朱儁在与其一番攀谈,方才醒悟,刘翊征辟的着实是难得的人才!

    “公明真是良才啊,难怪翼德会向天子力荐!”

    “公明,老夫立刻派人去公车,催促他们速下调令,使你为别部司马,跟随在翼德身边,助他操练兵将!”

    “多谢太尉公……不过太尉公、刘都尉,末吏有一句话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
    朱儁捋着须子道:“你既已入吾中军,便是自家人了,何言‘当讲’二字?在老夫这,自无不可言!”

    “多谢太尉!”

    随后,就听徐晃正容道:“太尉公用兵多年,自知练兵最好的地界,乃是战场,太尉公和皇甫将军征召旧部,招募兵卒,虽为朝廷建成兵马,但若论战力,相比于西凉军大有差距。”

    “依晃看来,在迎战李,郭之前,非得要来一场战事,磨合新军!”

    朱儁额首道:“公明此言,真是与某不谋而合啊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近两日来,也在筹谋此事。”

    “近日来朝得报,说是冯翊羌人作乱,寇略属县,颇为猖獗,冯翊的羌部相比于凉州西地,人数不多,实力不强,正可借平此乱而练兵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……”

    朱儁说到这的时候,看向了刘翊。

    刘翊自然明白了朱儁意指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“太尉,李傕和郭汜那边,已然开始内讧攻杀了,如今虽规模较小,但双方不和已成事实!”

    徐晃站在一旁,颇为疑惑:“听闻李傕乃是昔日董卓麾下猛士,长于征战,在这关键时刻,焉能如此?”

    刘翊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还不是贾诩的功劳……李傕虽精明,怎奈郭汜愚莽,贾诩一系列操作秀下来,李傕纵是说破了嘴,郭汜也不会听的。

    李傕或许都想不到,贾诩甚至比他自己,都更了解他。

    况且,贾诩接下来,还会陆续有动作。

    朱儁点头道:“若李傕、郭汜相攻,那我们此时派兵去平冯翊的羌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