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三国:踢走孙氏,以汉代吴 > 第三十七章 果有熊虎之姿也!

第三十七章 果有熊虎之姿也!(1/2)

    看着囫囵着回来的黄放,刘翊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黄兄,你总算是回来了!”

    黄放的大嘴一咧,笑着回答道:“哪里有少君说的那般惊险,我这不是好端端的回来了吗?”

    刘翊叹息道:“那是你命大,且不论贾诩是一个怎么样的人,但那毕竟是西凉军的军营啊,平常人躲还不及,你能活着回来……真是了不得!”

    随后,刘翊立刻命人取来饭食给黄放充饥。

    黄放现在也真是饿了,捧起饭来一个劲儿的往嘴巴里塞。

    在吃饱喝足之后,刘翊随即向黄放询问了他对贾诩传话的情况。

    当他听到贾诩以为黄放是朱儁派来的人之后,刘翊长舒口气。

    他也明白了贾诩为什么会放黄放活着回来了。

    这件事是刘翊瞒着朝廷私下里做的。

    以朝廷现在的角度,不可能派使者对于敌对阵营中的重要人物说出太过模棱两可的话……要么是招降,要么就是为敌。

    总之不可能任凭贾诩自去。

    但刘翊心中清楚,贾诩在这场战争中的重要作用,如果不想办法使他离开李傕的军营……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刘翊事前安排黄放只对贾诩传话,而不要提及背后之人,就是为了误导贾诩,他前番在京中做的事虽然使满朝公卿刮目相看,但外藩之人,对他刘翊依旧不怎么重视。

    用这样的手段模糊对方,就可以提高黄放的生存几率,误导贾诩以为黄放是朝中重器派去的人。

    果然,贾诩在这方面失误了,他以为派黄放来的人是朱儁,故而对黄放留手了。

    且以贾诩的回答来看,他应该是马上就要离开李傕了。

    这个人天生就不是愿意趟浑水的人。

    他有着一套精明的处世方式。

    当然,刘翊也曾想过要不要直接以朝廷的名义召贾诩到长安,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,就目前来讲,这里面牵扯的事挺多。

    尚书台首先就通不过,天子也未必。

    且贾诩是个小心的人,朝廷若逼得太紧,反而适得其反。

    只要他不在李傕那里,就是朝廷大幸!

    依照历史的进程,他很有可能去张济那里。

    知道他的去向就容易了,自己有办法拿他!

    “黄兄,这一次你真是立下了大功了,若能战胜李傕,我必向陛下表奏你的功劳!予你重赏!”

    黄放无所谓的一咧嘴:“能够为少君办事,我心里就已经很开心了,至于功劳,我可是从来没有想过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黄放回来之后,刘翊就更有底了。

    没有了贾诩的李傕,不足为虑。

   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,就是继续与朱儁,还有偶尔到军营的皇甫嵩组建新军,同时派人去地方,征辟人才。

    这期间,刘翊跟着朱儁学了不少的东西。

    朱儁非常的欣赏他,也很喜欢他,将自己生平里的军事韬略倾囊相授,指点刘翊在军中所要做的大小诸事。

    什么是他此时练兵应该做的,而什么又不是他暂时不应做的。

    这对刘翊来说,着实受益匪浅。

    毕竟,朱儁是汉末三杰之一,又是寒门起家,他的军事经验可都是实打实的,是一场仗一场仗拼回来的。

    他传授给刘翊的东西,都是常年实战积累所得,相较于兵书,更为直接准确。

    现在这个时机又非常的好,因为他们组建的新军虽然有朝廷的旧军作为班底,但是旧军多年来被西凉军阀几番侵吞整改,已是形不成有效的军事机制。

    而朱儁和皇甫嵩召集的旧部,以及新招募的士兵,都要重新磨合操练,这就等于是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,又搭建了一支半新不新之军,既让刘翊有机会跟随朱儁从头做起,又不会耽误太长时间。

    这样,更有利于刘翊吃透朱儁传授的东西,而且还能使他在这支新军中打下坚实的人望基础。

    朱儁毕竟年纪大了,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,因此便交给刘翊来主抓。

    刘翊赏罚分明,与将士们同吃同住,使他在新军中非常的有威望。

    事情都在朝着刘翊所计划的方向发展着。

    按照他的计划,他打算战胜李傕后,带领一部分中军前往江南,拿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。

    当然,前提是在能够战胜李傕的情况下,但若打不赢李傕呢?

    刘翊的心中也做好了准备……如果打不赢的话,那结局不外乎是死在这里而已。

    说真的,到了这个份儿上,他早就不怕死了。

    所有的事情都顺势而为,只要努力过了,就决不后悔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河东郡安邑。

    “公明!公明!”

    正在校场替太守练兵的从事徐晃听到了呼喊声,转头看去,正是河东郡丞杜辽亲自前来。

    徐晃不敢怠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