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三国:踢走孙氏,以汉代吴 > 第二十七章 谁的大名,才能响彻长安?

第二十七章 谁的大名,才能响彻长安?(1/2)

    不过在站队上,却泾渭分明。

    以司徒淳于嘉,司空张喜,太常杨彪为首的公卿们站成了一队,以樊稠为首的一众凉州系将校站成了一队,而最后赶到南宫门前的董承还有刘翊则是站成了一队。

    淳于嘉捋着须子,在那挨个打量。

    他先看樊稠……

    还是那副庸儿之姿,今日之事他绝非主谋。

    随后,淳于嘉又看向刘翊……

    只是看了一眼,司徒公的嘴角就露出了不屑。

    嗨!一介孺子,跟着来凑热闹的罢了,能有他什么事呀!

    最终,他还是看向了董承。

    只能是他,他才是为陛下拓展局势之人!

    行,一会就让老夫看看你有何手段!

    董承和刘翊等人刚站定,便见淳于嘉笑着走上前,对着董承拱手道:“董司马,何来迟也?”

    董承没想到当朝司徒居然会这么给自己面子,主动来攀谈!

    换成昨日,走到大街上,怕是淳于嘉都不会正眼瞧自己一下。

    哈哈,看来今日事后,我果然成为了朝中顶尖的人物了!

    “司徒公莫怪,董某适才为陛下巡视七门,安排军吏守护皇宫,故来迟了些。”

    淳于嘉捋着须子笑道:“董司马一心为公,匡扶社稷,乃是正事,老夫又岂敢责怪?我等在此等候多时,还请董司马派人去请陛下下旨,召我等入宫觐见。”

    尚书郎梁绍亦道:“是啊!长安发生这么大的事,也不知道陛下被没被奸佞所扰,我等还需确认陛下安危!”

    就在此时,旁边突然传来了一道冷冷的声音:

    “城中奸佞李利、胡封二人已被吾生擒,又有何人敢害陛下?”

    众人扭头看去,说话的人乃是一直矗立在石阶旁冷脸的樊稠。

    梁绍看见樊稠,似乎是有些心虚,他往后退了两步,悄声嘀咕道:“谁知这长安城中,除了李利和胡封之外,还有没有凉州逆贼……”

    可这话他也只是自己嘀咕,断然是不敢让樊稠听到的。

    淳于嘉瞥了瞥樊稠,淡淡道:“右将军迷途知返,以功折罪,实属难得。”

    樊稠的脸上露出了恼怒!

    哦,怎么?!见着董承,说的就是“匡扶社稷”,到了我这,就成了“将功折罪”了?

    在士族眼中,我凉州人天生就是贼是不是?!

    樊稠重重一哼,扭头望向玉阶之上,懒得再看这些公卿。

    反正他们这些凉州人,不招中原士族待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!

    待我成了外戚之后,看你们谁还敢蔑视于吾!

    场间的情景,统统落在刘翊的眼中。

    看来,很多事情,和自己想的一样啊。

    稍后就继续按原计划做了。

    “门开了!门开了!”

    随着呼喊声,众人抬头望去,见石阶之上,未央南宫的大门终于缓缓打开!

    在华盖之下,身着黑色华服的刘协,在一众宦官们的簇拥下,龙行虎步,来到了南宫城门之外。

    南宫大门外的台阶足有百余阶,其高不下三丈,此刻的刘协站立于宫门之前,居高临下,来回审视着台阶下广场中的公卿和战将,脸上的表情庄严肃穆,极具威严。

    十三岁的皇帝,此刻骤然出场,居高临下,气势十足,令在场所有人都顿时一愣。

    今日的皇帝,很不一样啊……首先,这气场上就与往昔不同。

    刘翊瞥向刘协身边的程大勇,见程大勇冲他点了点头,遂心中了然。

    看来,程大勇对自己的嘱咐还是上心了,劝谏皇帝应该在什么时候出场。

    这个时间段,正好!

    淳于嘉、张喜当先一步,站在所有公卿之前,向着台阶上的天子高声呼道:

    “老臣(淳于嘉)张喜,拜见陛下!”

    紧接着,便见其余的公卿,以及樊稠、董承以及一众军校纷纷向台阶上的皇帝行礼参拜,山呼海啸,声震南宫!

    “臣等,拜见陛下!”

    “拜见陛下!”

    “陛下,您没事吧?”

    “天授陛下于我大汉啊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程大勇站在刘协的身旁,激动的脸都红了,浑身颤抖。

    身为天子内侍,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般壮观的场景!

    四年了,整整四年!

    皇帝终于有个皇帝的样子了,不再是傀儡,不再是囚徒,而是一个真正的皇帝!

    刘协也是激动不已。

    不过他毕竟是刘宏之子,乃岐嶷幼主,远非程大勇可比。

    他低头环顾场中群臣,最终在人群之中看到了刘翊。

    两人四目相对,就见刘翊鼓励的向着刘协点点头。

    刘协立时犹如被打了强心剂一般。

    “诸位爱卿,朕自即位以来,朝堂屡经动荡,先有董卓执柄,专制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