犯过错,谁没受过伤?只要心里还记着彼此,还想着要凑在一起,就还是完整的一家人。”
那天下午,账房里的“噼啪”声没停过。苏明远用补好的老算盘,算完了这个月的收支账,又核了老主顾的存款利息。阿福在旁边帮忙记账,看着东家手指灵活地拨动珠子,那颗补过的“镇账珠”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,和其他珠子紧紧挨在一起,再也看不出曾经的裂痕。
傍晚时分,苏明远的儿子苏晓阳放学来银号,蹦蹦跳跳地跑进账房,一眼就看到了桌上的老算盘。“爹,这颗珠子怎么有点不一样呀?”他凑过去,指着那颗补过的珠子问。
苏明远把儿子抱到膝上,拿起算盘,轻轻拨动那颗珠子:“这颗珠子坏过,爹把它补好了。你爷爷当年说,算盘得是一串珠子,缺了就不是原来的它了,就像家里人,少一个都不行。”
苏晓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小手伸过去,学着父亲的样子拨动珠子。“噼啪、噼啪”的响声里,夕阳透过窗棂,把祖孙三代的影子映在账本上,和那把老算盘一起,成了银号里最温暖的风景。
后来阿福也学会了补算盘。有次老算盘的框子被虫蛀了个小洞,他照着苏明远的法子,用旧木料的木屑混着胶水补上,还在旁边刻了个小小的“苏”字。苏明远看到了,没说话,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。阿福知道,东家是把他当成了“家里人”。
再后来,银号里添了不少新物件,西洋计算器、印刷账本、带刻度的钢尺,可那把老算盘依旧摆在账房的正中央。每天早上,苏明远都会先拨动几下珠子,听着那熟悉的“噼啪”声,才开始一天的工作。他总说,这声音里有爷爷的叮嘱,有太爷爷的规矩,还有苏家几代人的念想——不管时代怎么变,这串珠子不能散,这颗心不能冷,就像家里人,永远要凑在一起,才算完整。
有一年除夕,苏家全家人围在账房里守岁。苏明远拿出老算盘,让苏晓阳学着算“年账”。晓阳的小手还握不稳算盘,珠子拨得磕磕绊绊,却格外认真。苏明远坐在旁边,看着儿子的侧脸,又看了看桌上的老算盘,忽然想起爷爷当年说的话——原来所谓传承,从来不是把老物件锁在柜子里,而是把它的故事、它的温度,一代代传下去,就像这颗补过的算盘珠,虽然历经磕碰,却依旧能和其他珠子一起,发出清脆的响声,照亮往后的日子。
窗外的鞭炮声响起时,晓阳终于算完了账,虽然有几处错漏,却笑得格外开心。苏明远拿起算盘,轻轻拨动那颗补过的“镇账珠”,“噼啪”一声,像是在回应远方的祖辈,也像是在告诉身边的家人——只要这串珠子还在,只要这颗心还在,苏家就永远是完整的一家人,永远有底气,迎着新的日子,一步步走下去。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