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伯连连点头,送走王太太后,林宇轩一脸愧疚地对陈伯说:“陈伯,都怪我,差点给店里惹了大祸,我真是太笨了。”
陈伯拍了拍他的肩膀,安慰道:“宇轩啊,别太自责了。这事儿啊,就是个教训,咱干这行,就得处处小心,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。就像这门槛,咱每天都擦得亮亮的,就是为了让客人一进门就舒心,要是店里到处都乱糟糟的,那客人哪还愿意来呀。”
林宇轩听着陈伯的话,心里暗暗发誓,以后一定要更加细心,不能再出这样的差错了。
第四章:深入领悟
经过那次意外后,林宇轩做事变得越发认真仔细了,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总是想着靠洋本事出风头。他开始主动跟着陈伯学习各种老手艺,比如怎么辨别绸缎的好坏,怎么巧妙地给客人推荐合适的花色,还有怎么打理店铺的各个角落,让整个店铺都透着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。
有一天,店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姑娘,看着有些羞涩,她在店里转了好几圈,却一直没开口说话。林宇轩看到了,便主动走上前,轻声问道:“姑娘,您是想选些绸缎做衣裳吗?您要是有什么喜好,可以和我说说,我帮您推荐推荐呀。”
姑娘红着脸点了点头,小声说:“我想做件新衣裳,可我也不太懂这些,不知道选什么样的好。”
林宇轩笑着说:“那您可以和我说说您平时喜欢的颜色呀,或者打算什么时候穿,我也好给您出出主意呢。”
姑娘犹豫了一下,说:“我喜欢淡粉色的,平时就想着做件平日里能穿的衣裳。”
林宇轩听了,立马想起陈伯之前教过他的,对于年轻姑娘选日常衣裳,要选那种质地柔软又不失挺括的绸缎,花色不能太艳丽但又要透着清新。他转身从货架上拿下一匹淡粉色的绸缎,展开给姑娘看,说道:“姑娘,您看看这匹绸缎,颜色正合您意,而且这质地啊,摸起来特别柔软,穿在身上可舒服了,做出来的衣裳日常穿正合适呢。”
姑娘伸手摸了摸绸缎,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,开心地说:“哎呀,这绸缎真好呀,就是我想要的。”
看着姑娘满意的样子,林宇轩心里也满是成就感,他突然明白了陈伯之前说的那些话的深意。原来,真正能让客人满意,让店铺生意长久的,不仅仅是那些洋学问,更多的是这份用心对待每一位客人、用心经营店铺每一个角落的真诚啊。
等姑娘付了钱离开后,陈伯走过来,笑着对林宇轩说:“宇轩啊,今天做得不错,看来你是真懂了这其中的门道了。这客人啊,就是咱们的衣食父母,只有把他们都当成自家人一样对待,咱们这店才能一直开下去呀。”
林宇轩笑着点头,说:“陈伯,我现在算是明白了,这擦门槛看似是个小事儿,可里面的学问大着呢,它就是咱们店铺给客人的一份心意呀。”
第五章:传承延续
随着时间的推移,林宇轩在锦云坊里越来越得心应手,他把自己所学的洋学问也巧妙地融入到了店铺的经营中。比如,他用洋账的记账方法,把店铺的账目整理得更加清晰明了,方便掌柜查看店铺的收支情况;又用洋文写了一些简单的介绍绸缎的卡片,放在店里显眼的位置,方便那些外国客人更好地了解店里的商品。
而他也没有忘记陈伯教给他的那些老传统,每天依旧会早早地来到店里,和陈伯一起把门槛擦得油亮,把店里的各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,让每一位走进店里的客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温暖与亲切。
后来,镇上来了几家新开的绸缎铺子,那些铺子装修得很是洋气,还打着各种新奇的招牌,吸引了不少客人。可锦云坊的生意依旧红红火火,那些老主顾依旧认准了锦云坊,新客人来了一次后,也大多成了回头客。
有一回,一位老主顾李老爷带着孙子来店里挑选绸缎,看到林宇轩熟练地招呼着客人,笑着对掌柜说:“掌柜的,你这店里真是越来越好了呀,这新来的伙计看着是读过洋学堂的,可做事一点也不浮躁,还把咱这老传统都传承下来了,难得啊。”
掌柜的笑着说:“那可不,宇轩这孩子有心,跟着陈伯学了不少真本事,咱们这锦云坊啊,就是靠着这份老传统和新法子结合,才能一直稳稳地开下去呢。”
林宇轩听到他们的夸赞,心里满是感慨。他知道,这店铺的生意之所以能长久,是因为有着像陈伯这样坚守传统、用心经营的前辈,而自己也肩负着把这份传承继续下去的责任。
在岁月的流转中,锦云坊依旧静静地伫立在小镇的街道上,那擦得油亮的门槛,仿佛是一个无声的守护者,见证着店铺里的故事,也迎接着每一位带着期待走进来的客人,续写着属于它的温暖篇章。
日子还在继续,林宇轩也在不断成长,他和锦云坊的故事,还在这小镇上缓缓上演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