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大民富商苏半城 > 第330集:当铺里的新规矩

第330集:当铺里的新规矩(2/2)

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苏敬之正在整理账册的手顿了顿,抬头看向那年轻人。他约莫二十出头,眉眼间带着股书卷气,长衫的袖口磨破了边,却洗得干干净净。

    “你是?”苏敬之站起身。

    “我叫林墨卿,”年轻人的声音有些发紧,“我娘……十年前在这里当的簪子,她说等我考上秀才就来赎。”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,解开,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纸币,“我来晚了,可我还是想试试。”

    苏敬之看着他,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,妇人说“他说的,考上就来”。他走到柜台后,打开那个黄铜锁的抽屉,取出梨木盒。

    “是这支吗?”苏敬之把盒子推到年轻人面前。

    林墨卿的眼睛一下子红了。他颤抖着打开盒子,指尖轻轻抚过那支银簪,缠枝莲的纹路硌得他指尖发麻。“是这支,”他哽咽着说,“我娘临终前说,簪尾有个‘林’字……她说当年苏掌柜答应等我,可我……”

    他考上秀才那年,母亲已经病重,没等他凑够赎金就走了。后来他在县城教书,省吃俭用攒了三年,才敢来省城。路上听人说“聚珍当”换了新规矩,过期不候,心里早就凉了半截,却还是想来看一眼。

    “当年你娘当的是两块银元,月息一分,十年零三个月,本利合计……”苏敬之拿起算盘,正要拨珠子,却被林墨卿拦住了。

    “先生,钱我带来了,您算算多少,我都给。”林墨卿把纸币全推过来,“不够的话,我再写欠条,每月从束修里扣。”

    苏敬之看着那些纸币,最大的面额是一元,还有几张角票,叠得整整齐齐。他忽然笑了,把银簪从盒子里拿出来,放进林墨卿手里。

    “不用算了。”苏敬之说,“你娘当年当的不是银簪,是盼头。如今你来了,这盼头就赎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林墨卿愣住了,手里的银簪冰凉,却像是有股暖流顺着指尖往上涌。“这……这不合规矩。”他想起门口的新告示。

    “规矩是给做生意定的,”苏敬之锁上抽屉,黄铜锁扣发出“咔哒”一声轻响,“人心不是。”

    那天晚上,苏敬之让阿福把当票找出来,在末尾添了句“民国二十二年秋,赎回”。阿福看着师父的字,忽然明白为什么那抽屉总锁着——有些东西,比账本上的数字重得多。

    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,照在柜台的刻痕上。苏敬之想起父亲当年的话,觉得这秋雨里,好像也藏着些温柔的意思。他拿起算盘,继续核账,算珠碰撞的声音,比往常轻快了些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当铺刚开门,就有个穿洋装的先生来当怀表,看到新告示,皱着眉问:“过期真的变卖?”

    苏敬之指了指柜台:“规矩如此。”

    先生犹豫了一下,还是把怀表递了过来。苏敬之在当票上写下期限三个月,忽然想起什么,补充了一句:“若是有难处,提前来说一声。”

    先生愣了愣,随即笑了:“苏老板这规矩,倒也有人情味。”

    苏敬之没说话,只是把当票递过去。他知道,有些规矩要守,有些等待,也值得。就像那支银簪,在抽屉里待了十年,终究等来了它的归宿。而那只空了的梨木盒,他没扔,依旧锁在抽屉里。谁知道呢,说不定哪天,又会有个带着盼头的人,推开这扇门。

    雨又开始下了,铜铃在风里轻轻摇晃,像是在说些什么。柜台后的抽屉安安静静的,里面的空盒子,仿佛也盛满了月光。

    hai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