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大民富商苏半城 > 第311集:渡口边的新船票

第311集:渡口边的新船票(2/3)

快哭了,抱着头蹲在地上。王老四看着心焦,刚要起身,却被苏明远拉住了。

    “四叔,您歇着,我去。”

    苏明远走过去,从口袋里掏出五毛钱,递给售票员:“这票我买了。”

    售票员愣了一下,接过钱,递出票。后生愣在那里,看着苏明远,嘴唇动了半天,才憋出一句:“我……我会还的。”

    “记着就行。”苏明远笑了笑,指了指自家的船,“上船吧,正好顺路。”

    后生眼圈一红,对着苏明远深深鞠了一躬,背着包袱快步上了船。

    王老四看着这一幕,心里的湿棉絮好像被风吹散了些。他摸出烟袋,却没点燃,只是放在鼻尖闻了闻。

    三

    苏明远在渡口待了半个月,这期间,账簿上又添了不少新名字。

    有卖豆腐的刘婶,儿子结婚,欠了八块钱;有修鞋的马大爷,工具被偷了,欠了五块;还有个从乡下赶来的姑娘,说要去城里找工作,身上的钱被扒了,苏明远不仅没要她的船钱,还塞了她十块钱当路费。

    王老四看着账簿上越来越密的字迹,心里的担忧也越来越重。他听说县里的航运站派人来过,说苏家的做法“扰乱市场秩序”,让他们赶紧改过来,用统一的船票。

    “明远,要不……咱也开始卖票吧?”王老四实在忍不住了,“你爹要是知道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爹知道了,会骂我的。”苏明远正在给船补漆,手里的漆刷在木板上划出均匀的弧线,“他常说,做生意跟撑船一样,得知道哪深哪浅,哪能走,哪得绕。要是眼里只有钱,迟早得触礁。”

    王老四没再说话。他知道苏明远的性子,看着温和,实则比谁都犟。就像他爹,当年日本人来的时候,硬是冒着风险,用船运了不少伤员过江,一分钱没要,还差点被抓去当壮丁。

    这天傍晚,江面上起了风,乌云像墨一样泼在天上。王老四正准备收船,却看见一个人影跌跌撞撞地跑过来,是河西村的李寡妇。

    “四叔!明远掌柜在吗?”李寡妇头发乱蓬蓬的,脸上满是泪痕,“我家二娃发烧,烧得直说胡话,城里的大夫说要赶紧送医院,可我……我没钱……”

    王老四心里一紧,刚要喊苏明远,却见他已经从船舱里走了出来,手里拿着个布包。

    “婶子,别急。”苏明远把布包塞给她,“这里有五十块钱,您先拿着,我这就撑船送您去城里。”

    李寡妇愣住了,看着手里的布包,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:“明远掌柜,我……我怎么还得起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等娃好了再说。”苏明远已经解开了缆绳,“四叔,麻烦您帮我把船篙拿来。”

    王老四赶紧递过竹篙,看着苏明远撑着船,在风浪里颠簸着向对岸驶去。江风很大,吹得船篷呼呼作响,雨点子已经开始往下砸。

    “这傻小子。”王老四抹了把脸,不知道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,“真是跟他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四

    李寡妇的二娃救回来了,可苏明远却病倒了。

    那天他送李寡妇母子到医院,回来的时候淋了大雨,当晚就发起了高烧,躺在床上直说胡话。苏家的人赶来,把他接回了家,临走时,苏明远特意把那本账簿交给了王老四。

    “四叔,您帮我看着……”他烧得嘴唇发白,却还是抓着账簿不放,“记着……让他们……慢慢还……”

    王老四点头,把账簿紧紧抱在怀里,像抱着块滚烫的烙铁。

    苏明远走后,渡口安静了不少。新船票的木棚依旧在,每天有人来买票,有人被拒之门外,一切都按“规矩”进行着。只是偶尔,会有人站在江边,望着苏家的船曾经停靠的地方,叹口气,然后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王老四依旧每天撑着船,只是不再记账了。有人想赊船钱,他就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垫上,嘴上说着“苏掌柜不在,我先替他记着”。

    这天,赵老五来了。他如今在镇上开了家木匠铺,日子过得还算宽裕。他听说苏明远病了,特意拎着一篮子鸡蛋过来。

    “四叔,明远咋样了?”赵老五搓着手,一脸焦急。

    “还烧着呢,不过大夫说没事,就是得养着。”王老四把他让进船篷,“你咋来了?”

    “我听说他为了送李寡妇家的娃,淋了雨。”赵老五叹了口气,从怀里掏出五十块钱,“这是我当年欠的船钱,还有利息,您替我给明远送去。对了,李寡妇家的钱,我也替她垫上,她一个女人家,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王老四看着那叠钱,心里一动,刚要说话,却见码头那边又走来几个人,是卖豆腐的刘婶,修鞋的马大爷,还有那个被苏明远资助过的后生。

    “四叔,我们听说苏掌柜病了……”刘婶手里拿着个布包,“这是我欠的船钱,还有点自家做的豆腐,给苏掌柜补补身子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也有……”

    “还有我的……”

    不一会儿,船篷里就堆了不少钱和东西。王老四看着这些人,眼眶有点发热。他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