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大民富商苏半城 > 第302集:码头边的新算盘

第302集:码头边的新算盘(2/2)

  “咔嗒!”张掌柜猛地停下摇柄,指着刻度盘大喊:“算出来了!总共是一千八百六十五两七钱!”

    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喝彩,张掌柜的胸脯挺得更高了,眼睛瞟着苏敬之,像只斗胜了的公鸡。

    苏敬之这才睁开眼,手指落在算珠上。没有花哨的动作,只是稳稳地拨着,“噼啪”声不疾不徐,像春雨打在青瓦上,清脆里带着股韧劲。他的手指关节有些变形,那是常年拨弄算珠磨出来的,可每一次起落,都精准得像钟表的指针。

    周先生渐渐看直了眼——老掌柜用的是“归除法”,这是苏家传下来的法子,遇到复杂的乘除,先用除法归整,再用乘法还原,看着慢,实则步步扎实,尤其对付这种叠加了损耗、关税的杂账,最是稳妥。

    一炷香的功夫快过了,张掌柜的铁家伙已经歇在那儿,人群的注意力渐渐移到苏敬之的算盘上。阳光升高了些,照在紫檀算盘上,算珠的影子在青石板上微微晃动,像一群跃动的鱼。

    “啪!”最后一声脆响,苏敬之的手指停在“六”的位置上。他抬起头,目光扫过人群,最后落在张掌柜脸上。

    “一千八百六十四两五钱。”他缓缓开口,声音里带着算珠的余韵,“你那铁家伙,把第三批瓷器的损耗多扣了一成,关税又按原价算的,没扣损耗后的实价。”

    张掌柜的脸“唰”地白了,赶紧抓过账本重新核对,手指在算术机上乱摇,齿轮发出慌乱的“咔嗒”声。人群里有人凑过去看,很快有人喊:“还真是!第三批瓷器损耗算错了!老掌柜的数对!”

    张掌柜的手僵在摇柄上,铁家伙的“咔嗒”声像是在嘲笑他。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却怎么也盖不住苏敬之脚边那串紫檀算盘的光晕。

    三、算珠里的人心

    回苏记的路上,小李一路小跑跟着苏敬之,憋了半天终于问:“掌柜的,那铁家伙明明转得那么快,怎么还会错?”

    苏敬之没回头,只是把算盘往腰间一挂,石榴花瓣从长衫上飘落:“机器认数,不认人。它算的是纸上的数,可账上的数,哪一个不连着人心?”

    他忽然停下脚步,指着路边挑着担子卖豆腐的老汉:“你看王老汉的豆腐,账面上是一文钱两块,可熟客多要半块,他从不计较。这半块豆腐,机器能算进去吗?”

    小李愣了愣:“那是人情,不是账。”

    “错了。”苏敬之转过身,晨光落在他眼里,像浸了水的墨,“生意的账,从来都连着人情。就说码头的陈舵工,他儿子去年害了场大病,欠了咱们三个月的运费,账本上记着‘未结’,可你以为真要催着要?等他缓过来,自然会还,这期间的信任,机器能算吗?”

    周先生在旁边点头:“掌柜的是说,账不光是数字,还有数字背后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。”苏敬之走到后院的石榴树下,树干上刻着些歪歪扭扭的字,是当年他父亲记的收成,“这棵树,当年遭了虫灾,结的果子少了一半。账房先生要按实数记亏空,我父亲却说,记上‘来年补种’。你看现在,这树不是长得好好的?机器只会算眼前的亏,可人心得算长远的情。”

    正说着,码头的账房先生匆匆跑来,手里捏着张单子:“掌柜的,刚才算西洋算器那笔账,张掌柜核对后,确实是咱们的数对。他让我来问问,能不能……能不能请您去教教他的账房先生,那什么‘归除法’?”

    苏敬之笑了,从腰间取下紫檀算盘,递给小李:“你去教。记住,教的不光是算法,是让他们知道,算盘珠子敲下去,得带着心走。”

    小李接过算盘,入手温润,仿佛能摸到里面藏着的年月。他走到门口时,听见苏敬之在身后说:“把那西洋算器也请来看看,说不定,铁家伙也能学着带点人情味儿。”

    午后的阳光穿过石榴树的枝叶,在青砖地上洒下斑驳的影。周先生拨着算盘,算珠的“噼啪”声混着远处铁家伙的“咔嗒”声,像一首新旧和鸣的曲子。苏敬之坐在太师椅上,看着账本上的数字,忽然觉得,那些数字不再是冰冷的数,而是一个个跳动的人——挑担的、摇船的、算账的、进货的,都在这账里活着,连着苏家三代人的烟火气。

    他拿起笔,在账本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字:账者,载数,亦载心。

    窗外的石榴树,新抽的芽尖上,正顶着颗晶莹的露珠,在阳光下闪着光,像极了算盘上那颗最亮的算珠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