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,现在看来,咱越国也不差。”金顺姬见人就说,“厂里装了通风机,夏天不那么热了;上次我男人在矿上伤了腿,报销了八成医药费。”
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。越国的报纸每天刊登“民生改善”新闻:哪里的医疗站开诊了,哪所学校建成了,哪个工厂的工人分到了红利。
与之配套的,是铺天盖地的“资本主义优越性”宣传,报纸上比较着越国与虞国的工资差距,广播里播放着学者解读“自由经济的活力”,连戏台上都多了“勤劳工人发家致富”的新戏码。
为了让“样板”更可信,越国真的开放了议会席位。十名工会代表走进议会大厅时,记者们的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。这些代表中,有纺织女工,有矿工,还有码头搬运工。他们提出的“提高夜班补贴”“改善宿舍条件”等提案,很快就被议会通过。
“咱们现在也是国家的主人了。”矿工代表郑万洙在接受采访时说,“没必要学虞国那套,咱们的制度能改好。”
资本的集中投入,让越国的工业也突飞猛进。新建的钢铁厂采用了宁国的最新技术,产量两年内翻了一番;纺织厂引进了自动化织机,效率直追虞国;造船厂造出了能与虞国媲美的蒸汽船,往来于各国港口时,船身上“越国制造”的字样格外醒目。
到联邦三十五年,越国已经形成了从采矿、冶炼到机械制造、船舶建造的完整产业链,成为除虞国之外,联邦第二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。
科技上虽然还落后虞国一截,但在纺织、造船等领域,已经能与虞国分庭抗礼。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