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萝,“满意不?不满意咱再换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安顿好住处,岗前培训从下午开始。技术培训在农机站,技术员周师傅指着一台绿色的播种机,手把手地教:“这是咱虞国自己造的,能调行距,你看这把手,往前推是快档,往后拉是慢档……”
他让张铁山试着操作,自己在旁边看着,“哎对,就是这样,不难吧?”
环境介绍是在农庄的会议室,王红梅打开早就准备好的农庄的平面图:“这是食堂,一日三餐都在这儿;这是学校,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有,学费全免;这是卫生室,拿药报销八成;那边是澡堂,每天开放。”
她又指着一张表格,“咱的工分是按劳动量算的,耕地一亩算 5 分,跟着机器捡麦穗一天算 3 分,月底按分领口粮和钱。”
思想培训没讲大道理,就是组织大家召开诉苦大会;接着是给大家介绍虞国的生活,包括政治制度、虞国的各种官职等,以及一些简单的社会主义理论。
培训第三天,张铁山被分到了耕作队。队长赵强是个年轻人,笑着拍他的肩膀:“张哥,你跟我一组,今天练开拖拉机。咱这拖拉机是柴油的,比你在明国见的牛拉犁快十倍,保准你上手就会。”
张铁山握着拖拉机的方向盘,心里有点发慌。赵强在旁边教:“踩离合,挂一档,慢抬离合…… 哎对,走起来了!” 拖拉机稳稳地往前开,后面的犁铧翻开黑油油的土地。
半个月后,张铁山已经能熟练操作播种机了。他的工分攒了 75 分,领口粮时,会计笑着说:“张同志可以啊,这进度赶上老队员了。”
农庄的工农夜校开课那天,张铁山第一个报了名。晚上七点,他背着帆布包去教室,里面装着王红梅送的识字课本。老师是个刚毕业的姑娘,笑着说:“咱从认‘田’‘地’‘机’开始,这些字跟咱干活有关系,好记。”
张铁山学得认真。他知道,在虞国,机器代替了人力,不认字连机器的说明书都看不懂。课间休息时,他跟旁边的老李聊天:“以前在明国,地主说咱是下等人;在这儿,大家都叫我‘张同志’,这感觉真不一样。”
老李点头:“可不是嘛,咱干活挣分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没有地主和资本家们的剥削,日子好过着哩。”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