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 > 第350章 弹冠相庆

第350章 弹冠相庆(1/2)

    与此同时,他们对虞国的各种思想传播也在暗中进行了限制,宁国查扣入境的《劳动周报》并用假的报纸来替换真的报纸,越国解散了十七个'工农互助会',扬国规定所有政党需按月报备成员名单,很多都是用维持社会稳定的名义来进行的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各国还组织了监控的细密网络,明国的锦衣卫系统在三个月内完成了对贸易渠道的渗透。与虞国往来密切的十二家商号中,都被替换插入了更多的锦衣卫番子。

    宁国的边境检查则更直接。海关总署颁布的《违禁品补充名录》中,新增了印刷品,名义上是为了保障和扶持宁国的造纸和印刷行业,实际上就是禁绝从虞国来的所有书籍在宁国的传播。

    执行第一个月,就有二十九名携带《不其城共识》的商人被罚款,货物暂扣三天,处罚不重,却足以形成震慑。

    越国的政党监控细化到支部层面。朱祁锂签署的《政党活动规范》规定,任何政党与境外组织联系,需提前七日向议会报备,说明"联系目的、内容、参与人员"。

    这条款看似中性,却让越国劳动党无法与劳动国际正常对接,报备即意味着暴露基层组织架构,不报备则属非法。三个月内,越国劳动党因"未按规定报备"被罚款十二次,两名与楚吴国劳动党通信的党员被警告处分。

    对基层自发组织的打击则更隐蔽。明国的"读书会整顿"以"查禁盗版书籍"为名义,查封了三十余处聚集点,没收的书籍中,既有社会主义着作,也有普通小说,对外只宣称"打击非法出版物"。

    宁国处理"互助会"时,引用的是《社团登记条例》中"未履行备案手续"的条款,不涉及意识形态定性。

    这些操作的共同特点是"就事论事",避免与"社会主义"直接对抗。

    各国在虞国的压力下,不断串联,为了防范虞国的高压态势,在军事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,明国与宁国的"防御协作"协议签署仪式选在深夜进行。没有记者,没有公告,只有两国的国防大臣和三名见证人在文件上签字。协议核心内容有三条:

    若虞国或劳动国际成员国以"推行社会主义"为名,对明国、宁国及盟友动武,两国需各派不少于五万人的军队协同防御;

    共享虞国军事动向情报,在边境地区设立六个联合观察哨;

    每年举行一次军事演习,演习地点选在与虞国无直接接壤的区域。

    这条协议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。明国的参谋部私下评估,如果虞国真要动武,两国联军依旧扛不住虞国那些神秘武器的袭击。

    但协议的真正价值,在于向国内资本阶层释放信号,皇室不会坐视社会主义扩张。

   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跟进。扬国与秦国立了"边境联防",规定"一方遭遇'意识形态渗透引发的动乱',另一方需派警察支援";洪州共和国宣布将国防预算提高两成,采购宁国的新式火炮。

    这些动作都刻意保持"防御性"定位。明国的演习科目是"城市巷战阵地防御",从不提"进攻";宁国的军舰只在本国海域巡逻,避免进入虞国航线。他们像一群面对强敌的刺猬,竖起尖刺却不敢主动扑击,只求"让对方知道不好惹"。

    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调整,精确地卡在"不触动剥削本质"的临界点上。明国规定"工人每日工作不得超过十一小时",比原来缩短一小时,但仍比虞国多三小时。

    宁国推行"工伤补偿",却把赔偿标准定得极低——断一条腿的补偿只够买三个月口粮,远低于治疗成本;越国给农民"每亩地补贴半升种子",但同时提高了土地税,实际收入不增反减。

    这些调整的宣传力度远超实际效果。明国的报纸用整版报道"皇室关怀劳工",却不提工资涨幅跑不过物价。

    宁国的官员在工厂演讲"资本家与工人是一家人",却回避利润分配问题;越国的告示栏贴满"农民生活改善"的图表,数据却刻意模糊了"补贴"与"增税"的差额。

    效果在短期内确实显现。明国的工人罢工从每月七次降至两次,且诉求都局限于"补发拖欠工资"等具体问题,不再提"学习虞国制度"。

    宁国的码头工人中,传唱《国际歌》的少了,讨论"怎么多赚加班费"的多了;越国的农民在集市上聊天,话题从"集体农庄好不好"变成了"今年种子够不够"。

    越国官员在给朱祁锂的报告里总结:"百姓关心的是眼前的米缸,不是远方的主义。只要让他们觉得'日子在变好',哪怕只是多两斤米,也能稳住人心。"这份报告被抄送各国皇室,成了资本主义阵营的"维稳指南"。

    朱昭熙的办公室里,劳动国际送来的情报堆了半桌:明国密探名单、宁国禁书目录、越国劳动党被处罚记录、明宁军事协议要点......秘书逐条念着,语气带着担忧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朱昭熙指着窗外,扫雪的工人正哼着《百工百曲》里的调子,节奏轻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