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 > 第346章 劳动国际

第346章 劳动国际(2/2)

按国家或职务排列,而是按行业站成六排:前排是工人代表,中间是农民代表,后排是职员与知识分子代表。

    朱昭熙站在纺织工人队列中,穿着与周围女工同样的蓝色工装。镜头定格时,所有人的笑容都带着劳动后的质朴与坦然。

    散会当天,各国代表带着两份文件离开不其城:《劳动党国际章程》和《不其城共识》。章程详细规定了组织的运作机制,包括代表产生办法、表决程序、经费来源(主要来自各国劳动党按党员人数缴纳的会费,每人每年一个工时的价值)。

    共识则记录了各国在技术共享、工资分配、党员考核等17个具体领域的一致意见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他们带回了一个新的联络地址,不其城劳动党国际秘书处。这个设在工人文化宫侧楼的办公室,只有三间房、五名工作人员,却在未来几十年里成为各国无产阶级互通声气的枢纽。

    商铭带领团队整理的会议记录,用最朴素的语言记录着每个提案的讨论过程,没有修饰,只有事实,就像这座城市里日夜运转的机器,沉默却高效。

    送别最后一批代表时,不其城的海风正卷起码头的尘土。朱昭熙望着远去的船帆,商铭拿着刚统计好的首批合作项目清单走过来:"韩国的纺织技术交流会、代国的育种站合作、楚吴国的铁矿安全培训,这三项已经确定了时间和负责人。"

    朱昭熙接过清单,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,却条理清晰。她知道,劳动国际的成立没有改变联邦的政治版图,明国的工厂仍在运转,宁国的商船依旧远航,越国的议会还在争论。

    但无形之中,一张联结各国无产阶级的网络已经织就:节点是不其城的办公室,网线是代表们带回的共识与信任,而根基,则是千万劳动者正在田间、车间、码头进行的生产实践。

    hai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