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邦三十年:年发电量达500万千瓦时,覆盖80%工厂与30%城镇;
电力带动的工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18%。
当然这些电力方面的应用只是起点,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限制,电力则将突破能源运输限制。作为经历过电力时代的朱昭熙自然知道,电力终将成为未来所有人的生活必需品。
此时的虞国,电线杆已延伸至工厂、村庄、街道;发电机的嗡鸣与蒸汽机的轰鸣交织成新的工业韵律;电灯在夜晚点亮角落,使生产不再受昼夜约束。
这种看不见的能源,正以安静却坚定的方式重塑社会肌理,它没有政变的激烈,没有改革的争议,却切实让劳动更轻松、生活更便利,推动整个社会迈向更高效率的运转阶段。
从电池到电报,从电灯到电站,六年的稳步推进构成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。这场变革证明,技术进步同样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,正如实践所展现的:让生活变得更好,本身就是最坚实的进步。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