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接触到"能量守恒定律",回国后撰写《力学新说》,系统介绍F=ma公式在工程中的应用。这本书被明国军方列为必读书籍,炮兵部队据此调整火炮的后坐力计算,命中率提高20%。
甚至间谍的活动,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技术普及。洪州共和国的情报人员偷取的《公差与配合手册》,虽被加密处理,但其中的基础数据(如间隙配合、过渡配合的适用场景)仍被洪州的机械厂破解并采用,使零件合格率从65%提升至82%。
到大明联邦二十六年年底,联邦各国的工业面貌已发生显着变化。明国的钢铁产量突破五十万吨,铁路里程达到一千公里;越国的纺织厂数量增加一倍,蒸汽织机的普及率达70%;宁国的造船厂能建造三千吨级的蒸汽货轮,航速比帆船提高两倍。
这些变化并非孤立存在。明国生产的钢材,通过铁路运到周边国家,用于制造纺织机械;越国的布匹,经宁国的货轮运往洪州,换取石油;洪州的原油,提炼后供虞国的汽车试验场使用。一个跨国家的工业链条初步形成。
虞国的中央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,联邦的工业产值三年间增长80%,其中70%的增长来自技术扩散带来的效率提升。
报告特别指出:"当明国的机床开始生产符合标准的螺栓,当越国的染料厂能稳定供应苯胺紫,当宁国的货轮按时抵达每一个港口,联邦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才算真正到来。"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