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 > 第302章 电力突破

第302章 电力突破(2/2)

即启动。虞国铁路总局与通讯总局联合成立“电报线路工程处”,规定每修建100公里铁路,同步架设100公里电报线。电线杆采用标准化设计,高度5.5米,间距50米,导线选用高纯度铜线,外包浸蜡棉纱和橡胶绝缘。

    工程推进速度远超预期。得益于虞国成熟的工业体系,电线杆由国营木材厂统一加工,铜线由同泽钢铁厂专项生产,施工队伍则由铁路工人和退伍军人组成。从坤泽城到同泽钢铁厂的第一条干线,仅用47天就完成架设,比计划提前13天。

    测试结果显示,这条干线的信号传输速度稳定在每分钟20字符,误码率低于0.3%。同泽钢铁厂的工程师首次通过电报向坤泽城汇报生产数据时,整个研究所都沸腾了,以往需要马车跑两天的路程,现在只需半小时就能完成信息传递。

    朱昭熙在验收报告上签字时,特别注明:“电报线不仅是通讯工具,更是国家动员能力的基础。”

    她要求在每条线路沿线设置维护站,配备专职电工,确保线路故障能在四小时内修复。同时,在职业学校中增加开设“电报学校”,培养专业报务员,课程包括电码识别、设备维护和基础电学知识,首批500名学员在三个月后毕业,分配到各干线站点。

    到虞国劳动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,已建成电报线路1200公里,连接了坤泽城、同泽钢铁厂、云陇煤矿等17个重要节点。

    铁路调度效率提升40%,紧急物资调拨时间缩短一半。在翠南省遭遇洪涝灾害时,灾区通过电报向坤泽城求援,救援物资的调配速度比以往快了三天,减少了近千名灾民的损失。

    无线电报的研究也未停滞。在有线电报网络初具规模后,朱昭熙批准了“长波通讯专项计划”。研究员们放弃了火花放电方式,转而采用电弧发生器产生稳定电磁波,通过改进天线设计,将传输距离延长至20公里,并能发送简单的文字编码。

    但朱昭熙在评估后决定,无线电报暂不推广至民用,仅配备给军队和铁路调度中心作为应急通讯手段。她在报告中解释:“长波通讯的稳定性仍不足,且设备体积过大,不适合大规模应用。当前阶段,有线电报仍是主力。”

    hai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