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穿越大明:本公主配享太庙 > 第281章 影响扩散

第281章 影响扩散(2/2)

,虽权限仅限于水利事务,却让农民首次体验到“议事权”,参与度远超预期,半年内提出有效建议29条。

    年轻君主的开放姿态,让大明联邦的制度讨论再度升温。各国舆论开始聚焦于“渐进改革”与“国情适配”,而非此前的“非此即彼”。宁国的《太平洋周报》不再攻击“共和制”,转而分析“沈国议政堂的运行成本”。

    明国的《京师通讯》虽仍强调“宗法底线”,却也承认“年轻君主的试验值得观察”;就连最保守的扬国,其官方学报也刊登了《论儒学与地方自治的兼容性》,试图在传统框架内寻找改革空间。

    虞国对外情报局敏锐捕捉到这一变化,调整了渗透策略。对中老年皇帝统治的国家,情报人员不再传播激进理念,转而提供“技术改良方案”,如“如何通过税收微调缓解民生矛盾”“怎样建立基层治安信息网”。

    以务实手段换取信任;对年轻君主掌权的国家,则加大支持力度,为沈国“议政堂”提供虞国基层议事会的运作案例,协助辽国新式学堂编写《基础政治学》教材,向晋国试点地区派遣农业技术顾问,将制度改革与实际治理需求相结合。

    这种差异化策略,让联邦的制度讨论呈现出新的特征:不再是抽象的理念对抗,而是具体的路径探索。庆国的地下刊物开始讨论“如何在维持君主权威的同时,引入商税协商机制”。

    韩国流亡学者在无人岛屿撰写的《国策论》,提出“君主掌军权、议会掌财权”的折中方案;即便是保守的秦国,也有地方官私下研究“越国君主立宪模式中,哪些部分可适用于秦国”。

    hai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