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为武勋子嗣,如果选择留在京城任职,最优选肯定是羽林军,或者金吾卫。
只不过之后的时间就得慢慢熬,时间长不说,上限也不会太高。
若是想要有更高的成就,参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进入军营从小兵开始做起,有着萧仲渊暗中铺路,只要不是个废物,用不了几年时间就能够成为手握实权的五品校尉。
到时候再去边境镀个金,回来就能官升四品。
若是立下军功,官升三品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顺利的话,都不需要十年时间,便能够达到同龄人无法企及的高度。
萧仲渊语重心长道:“为父在北境战场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,除了一心保家卫国之外,也想着能够为你杀出一条青云路。”
“为父也希望你能够争气些,去京畿大营历练一番,这对你的成长会有极大裨益。”
“当然,你母亲说的也没错,世袭罔替的爵位足以让后代子孙无忧。”
“你如今也长大了,该有自己的想法,是做个血性男儿去拼搏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,还是当个游手好闲的纨绔虚度余生……路要怎么走,全在你一念之间。”
萧仲渊说了很多,言语间皆是对萧云逸未来的人生规划。
听得出来,他是真心在为唯一的亲儿子考虑。
萧云逸暗自思索,假如离开京城避免与萧怀谦接触,那么是否能够摆脱既定的命运?
穿越之前,他并没有看完全文,只看到中后期萧怀谦进入内阁,权力之大仅次于首辅和次辅。
京城是权力的核心地带,内阁更是核心中的核心。
不进内阁皆蝼蚁!
换句话说,哪怕他当上了三品将军,手中兵权也绝不可能超过十万,依旧是敌不过坐上内阁第三把交椅的萧怀谦。
选择永远比努力要更加重要!
如果选择离开京城参军,无异于是将自己的命运交到萧怀谦手上,任由对方搓圆捏扁。
这能行?绝对不行。
必须要留在京城阻止萧怀谦一步步高升。
萧云逸有了决断,当即表态:“父亲,我考虑好了,不去京畿大营,我要加入金吾卫。”
萧仲渊闻言,心中不免感到失望,继续劝说道:“为父深受皇恩,节制京畿道三州兵马,只要你从军,无论是去哪一营,为父都能够为你保驾护航,定能让你仕途顺遂。”
京畿道境内共六州之地,镇北大将军节制三州兵马,掌控半个京畿道。
毫不夸张的说,以萧仲渊今时今日的地位,想在军中捧一个人完全轻而易举,不费吹灰之力。
“父亲,加入金吾卫也是从军。”萧云逸不为所动。
“这如何能一样?”萧仲渊耐着性子解释道:“金吾卫乃是天子亲卫,为父也难插手其中,即便有心也是无力。”
在京城里当官,谁离天子最近,谁受天子信任越多,谁的权利就越大,
内阁辅臣,司礼监掌印、秉笔太监,锦衣卫指挥使,南北衙禁卫军统领,皆是如此。
天子更加信任哪一方,权利便在哪一方。
离开京城就是远离权力核心,再大的官也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。
萧云逸似乎想到了什么,直视萧仲渊的双眼,询问道:“父亲为何非要我离京参军?”
萧仲渊迟疑了一会,坦言道:“前几日,机缘巧合之下,为父请玄门高人为你们兄弟俩批了一卦。”
“算出你们兄弟俩的命格,一个是海中金,玄武当权。另一个是炉中火,朱雀乘风。”
“兄弟二人,分则各自都能取得极大成就,合则水火不容,反目成仇。”
玄门高人?
这又是哪个小齿轮在偷偷转动?
萧云逸心思微动,追问道:“谁是海中金?谁是炉中火?”
萧仲渊并未回答,转而说道:“玄武当权,朱雀乘风,两者皆是极好的命格,只要你们兄弟俩分开……”
不等听完,萧云逸直接打断,轻声质问道:“那为什么不是我留下,让他离开呢?”
萧仲渊解释道:“你兄长从文,适合留在京城为官,以他的才学,将来定能够入阁拜相。而你从武,自然是更加适合在外从军,有为父为你保驾护航,将来必会当上一方大将。”
萧云逸似有所悟,追问道:“所以说,在您心中早已有了决定,要将我送去京外军营,那为何还要多此一问?”
不等回答,自顾自说道:“父亲,您表面上给了我选择的权利,实际上只要我的选择不符合您的心意,那就得重新选择,直到您满意为止。
“您这么做的目的,到底是真心为我好,还是为了要给萧怀谦铺路?”
萧云逸锋芒尽敛,言语间带着深深的迷茫与困惑。
“父亲,您十几年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