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书库 > 家父雍正,我是乾隆? > 第一百七十七章 赠弘历寺产,出关出关!

第一百七十七章 赠弘历寺产,出关出关!(2/3)

都注意到了这一点,为此互相看了一眼,也都抿嘴。

    于是,在当晚,弘历让那拉敏萱陪他就寝时,那拉敏萱就再次先主动朝他爬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表哥,请恕奴婢造次,以奴婢愚见,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您心中虽有鸿鹄之志,但如今首要的反而是早生子嗣,而安父母之心,也安列祖列宗的心。”

    “奴婢也不敢独承恩露,亦请表哥也常传其他几位格格侍寝。”

    那拉敏萱解着弘历的衣襟说道。

    弘历只觉心里开始像火在烧,在被对方开始调试时,且也翻过身来,揽其入怀。

    “这次让罗刹国使臣没能贿赂马齐成功,表妹你功不可没,表哥决定好好奖励你,争取让你先怀上!”

    他知道,那拉敏萱说的对,他现在最重要的是造人,然后就是等待。

    之所以造人很重要,是因为已经配有试婚格格的他,需要尽快向雍正和天下人证明自己有让女子怀孕的能力。

    等待则是等待人口更多,尤其是边地人口更多,等雍正进一步整顿内政。

    且说,自雍正下旨废逃人法和禁关令后,各省督抚就把才抓的不少逃民给放了,许多因本地大户压榨太甚的百姓也更有胆子开始向外逃亡。

    闯关东的百姓开始大着胆子,公然于白昼走大道出关!

    奉天将军噶尔弼是雍正亲信,一得知雍正废禁关令,自然明白雍正是加大实边力度,也就立即调兵盛京驻防八旗兵,于各处拆原为禁关之用的边墙。

    因这些边墙是以柳条为材料筑造的边墙,故被称作柳条边。

    噶哈里本人其实也很高兴看见许多百姓出关。

    主要是关外的人还是太少了,少得他这个一品大员都不习惯,总觉得自己见到的狼都比见到的人还多。

    而一个地方没人,就是地再多,也开发不出价值来。

    所以,他倒是不在乎什么满汉,只要来够多人就行,这样他就能多收税,多补兵员缺额。

    而黑龙江将军陈泰也同样觉得自己管辖区域内人太少。

    所以,为了多招揽百姓来黑龙江定居,而不让百姓们只迁移到盛京和吉林两将军辖区内,就停下来,他特地拿出了自己养廉银里的三千两为本钱,买了大量米,且派人去出关必经之路上广贴告示说,在宣教朝廷本有免税免役政策外,表示出关至黑龙江者给米一石,给完为止。

    百姓听闻,觉得反正无论是出关百里,乃至出关千里都是已是离开祖宗之地,去哪儿都一样,也都纷纷往更北的黑龙江地方去。

    吉林将军哈达也跟着有样学样,还把多拿出两千两养廉银,来吸引百姓。

    奉天将军噶尔弼在发现很多百姓都不肯留在奉天,而因为黑龙江和吉林的招揽政策继续北上后,气得不行,立即向雍正发密奏告状。

    同时!

    他自己也不得不也出养廉银留住百姓。

    他们之所以这么愿意花养廉银,主要也是此时东北人的确太少,尤其是精于耕织的汉人太少,反而是气候转暖后的可耕之荒地不少。

    再有,他们在关外,能花银子的地方也少,还不如把养廉银作为协助自己整出更多政绩的工具,这样还能尽早升调回京师,或者其他暖和一些的地方。

    于是!

    东北三位军政一把抓的将军都卷了起来,也不仅仅是用养廉银整地方财政补贴,还给来的青壮提前准备农具耕牛。

    而最终,先出关的百姓还是留在了奉天。

    但后面来的百姓,因为吉林和黑龙江好处没有领完的缘故,不少也都去了黑龙江和吉林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整个东北,无论离关内远近,都有新迁徙来的汉人百姓。

    噶尔弼、哈达、陈泰都很满意地看着辖区内增多的炊烟和牛马踪影。

    “只需一年,黑龙江就肯定能增加很多粮仓,那样就能驻更多兵马,让罗刹人不敢南下!”

    陈泰为此叉腰站在盛京城头上说着,一脸奋意。

    “只需三年,吉林就会增加许多集镇,那样商业就能发达起来。”

    哈达也满脸期待地看着海参崴一带的广大新聚居点,对同僚们说道。

    “只需五年,奉天就能看见更多满地跑的孩子,他们会让奉天在将来人丁更加兴旺的!”

    而噶尔弼也在从兴京厅回盛京的路上,看见一些小孩面孔出现后,也笑着对随行者说了起来。

    回国路上的罗刹国拉古金斯基,则在看见清廷地方流官在雍正废逃人法与禁关令后,开始明目张胆地鼓励汉民出关,甚至主动策动佃户奴婢逃亡出关,而使得他每天都看见大量人流出现在自己前后时,也神情越发凝重起来。

    “真的不希望雍正这样的君王能一直主宰清国!”

    拉古金斯基为此对自己的助手郎克感慨了一句。

    郎克道:“我想起了那位钱学士提到的四阿哥,希望他将来会结束这两条可恶的政策!这么多汉人出关,当地土民也会被他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